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第二款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由于民法与刑法分别采用两个不同的术语,因而民法学界有人认为遗失物与遗忘物应当加以区分,这种区分主要表现在:。侵占遗失物与侵占遗忘物所
2023-11-06
按照刑法第201条、征管法第63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可从两个方面加以界定: 其一,从偷税额看,凡偷税不足应纳税额10%的,或者偷税额总数不足1万元的都属于一般偷税违法行为,只有偷税额占应纳额10%以上且
2023-08-22
轻伤对受害者伤害的程度及造成的后果比轻微伤重。轻伤主要受《刑法》及《刑事诉讼法》调整,而轻微伤主要受《民法》及《民事诉讼法》调整。
2023-07-16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两千元至五千元以上,即可立案处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两千元至五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
2022-12-19
3、罚款,是行政处罚,是指行为人的行为没有违反刑法的规定,而是违反了治安管理、工商、行政、税务等各行政法规的规定,行政执法部门依据行政法规的规定和程序决定罚款数额,他不由人民法院判决,因此在性质上与没收财产、罚金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没收财产、罚金、罚款
2022-03-22
3、罚款,是行政处罚,是指行为人的行为没有违反刑法的规定,而是违反了治安管理、工商、行政、税务等各行政法规的规定,行政执法部门依据行政法规的规定和程序决定罚款数额,他不由人民法院判决,因此在性质上与没收财产、罚金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没收财产、罚金、罚款
2022-02-25
可能会犯法而被判刑。对于普通用户和“羊毛党”,其法律责任应根据获利程度的不同区别对待。情节轻微尚不构成刑事犯罪的,依据民法关于无效民事行为和不当得利的规定处理;情节严重或者数额巨大的则可能触犯刑法,涉嫌刑事犯罪。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
2020-07-21
在实践中,遗忘物和遗失物是有区别的:遗忘物一般是指被害人明确知道自己遗忘在某处的物品,而遗失物则是失主丢失的物品,对于拾得遗失物未交还失主的不得按本罪处理。我国法律中,民法中称遗失物,而刑法中称遗忘物,易使人以为两者非指一物。在我国台湾地区“刑法”中
2020-05-25
合同法中,并没有合同欺诈概念的规定或阐释,但是,一般认为,合同刑事诈骗与合同民事欺诈的最根本的区别是法律性质上的区别:合同刑事诈骗属刑法调整范畴,而合同民事欺诈属民法调整范畴。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数额达到较大的,是刑事诈骗,数额未达到较大的,是民事欺诈
2020-05-25
新的统一合同法中,并没有合同欺诈概念的规定或阐释,但是,一般认为,的最根本的区别是法律性质上的区别:合同刑事诈骗属刑法调整范畴,而合同民事欺诈属民法调整范畴。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数额达到较大的,是刑事诈骗,数额未达到较大的,是民事欺诈。因此可知,合同刑
2020-05-25
《刑法》第五十三条 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确实有困难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
2020-05-25
无权处分是属于一种民事行为,而诈骗罪是属于刑事犯罪,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适用的法律不同,无权处分适用合同法等民法,诈骗罪适用的是刑法。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部分资产处分权主要指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占有、使用资产的处置和变动的权利。
2020-05-25
侮辱罪是属于刑事犯罪,而名誉侵权是属于侵权行为,归属刑法的规定,所以两者最大的区别是适用的法律规定不同,前者适用的是刑法,后者适用侵权责任法等民法。名誉侵权主要有下列几种方式: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隐私等。侮辱、诽谤是常见的名誉侵权行为,民法通则101条
2020-05-25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