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自拷贝、传播手机内容需承担法律责任的问题。手机店和维修人员因恢复并传播女顾客照片构成民事侵权,需承担赔偿责任。受害人可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可能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维修人员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和刑事犯罪指控,视照片传播情况而定。
2025-04-24
侵权名誉是否构成刑事犯罪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侵权行为的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恢复名誉和消除影响需经法院审查,范围与侵权行为影响相当。侵犯名誉权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或法人,而诽谤罪只能是自然人。诽谤罪的行为方式更严重
2025-03-14
曝光他人个人隐私的威胁是否构成犯罪。未经他人同意公布隐私材料或宣扬隐私会构成侵害名誉权,严重情况下可能触犯刑事犯罪。根据相关法律,散布他人隐私、公然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等行为会受到法律处罚。受害者可以报警并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道歉及赔偿。
2025-03-02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抢夺罪是属于刑事犯罪,适用追诉时效的规定,依据法定最高判刑而定,最长是经过二十年,但已经立案的,不受追诉时效限制。亦即在连续侵权行为中,在侵权终止前并无请求损害赔偿诉讼时效的问题。
2024-12-31
立案标准是针对刑事犯罪的,与民事赔偿无关。民事赔偿的范围根据被侵权人实际损害和经济损失进行赔偿,计算方式为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其他合理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2024-12-06
过失致人轻伤不构成刑事犯罪,但可以要求对方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过失致人死亡或重伤才构成犯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对于轻伤,侵权人应当赔偿医疗费、护
2024-11-25
打架对方被鉴定轻伤的情形,涉嫌故意伤害刑事犯罪,需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人身损害造成他人损失的情形,当事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侵权赔偿责任。不存在减少赔偿的理由。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
2024-11-01
人身侵权行为可以构成刑事责任。一般情况下,轻微的人身侵权行为被认定为民事责任,但如果侵害行为造成的损失达到法律规定的标准,就会构成刑事犯罪,侵害者将承担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67条的规定,如果侵权行为危及他人的人身或财产安全,被
2024-10-05
侵犯版权是一种侵犯著作权的刑事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如果某人以营利为目的,擅自复制发行他人的文字作品、出版他人的作品等侵权行为,并且给著作权人造成了实际损失
2024-09-05
是违法的,可以起诉对方。在网上散布他人有关隐私的照片造成受害人精神伤害算犯罪,情节严重的,构成刑事犯罪,应该报警处理,要求他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失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
2024-08-24
实施重婚行为侵害配偶权。重婚行为,是有配偶者而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其结婚的行为,是严重的侵害配偶权行为。这种行为,在刑法上构成刑事犯罪,在民法上应当构成侵害配偶权的侵权行为,在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应当追究民事责任,责令加害人承担精神损害偿
2024-08-17
侵犯名誉权,一般需要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可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但是如果侵犯他人名誉权超过了一定限度,严重的话就可能构成侮辱罪、诽谤罪等,需要负上刑事责任。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2024-08-11
侵犯著作权是一种民事侵权行为,但如果情节严重的,也是可能构成刑事犯罪的。
2024-08-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
2024-07-27
一般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是属于民事侵权行为,侵权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包括精神损害赔偿,不构成刑事责任。但侵犯隐私权达到法定条件会构成犯罪。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2024-07-20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其中涉及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证据审查机制、案件审理程序以及审核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内容。通知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程序公正、审判公开等原则,并明确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