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肇事逃逸后保险公司的处理方式。对于交强险,保险公司仅在特定情况下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追偿,不承担财产损失赔偿责任。对于商业险,事故发生后逃离现场或故意破坏证据等行为,保险公司不予赔偿。
2025-04-28
本文主要讨论了批捕无错并不意味着不负赔偿责任的问题。文中指出,目前检察机关所坚持的违法原则与实践和法理相背离,导致了对于存疑或证据变化而导致的无罪案件的赔偿问题存在争议。文章认为,我国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应该是结果责任原则,即只要在追诉过程中终止诉讼,
2025-03-26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内容。该认定书应包含事故基本情况、事实、证据及原因分析和当事人的过错及责任或意外原因。若未查获肇事逃逸人或车辆,可在接到书面申请后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载明事故时间、地点、受害人及调查事实,并确定当事人责任。若无法查证事故事实,亦
2025-03-23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内容要求。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包含事故的基本情况和基本事实、证据及原因分析和当事人的过错及责任或意外原因。若未查获肇事逃逸人或车辆,可在当事人书面申请后制作认定书,载明事故时间、地点、受害人情况及调查事实,并确定责任。若无法查证事实,也应
2025-03-21
交通肇事致车辆报废后逃逸的,由逃逸者承担全部责任,由逃逸者投保的保险公司在限额内赔偿车辆重置需要的费用。被侵权人或者其近亲属请求承保交强险的保险公司优先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为逃避法律责任追究,当事人弃车逃逸以及潜逃藏匿的,如有证据证明其
2025-02-01
对发生致人重伤、死亡或财产重大损失的道路交通事故,接到报警后,一定要快速到达现场,到达现场后,迅速抢救伤者,控制肇事者,划定现场保护范围,寻找目击证人,勘查事故现场,对肇事逃逸的要及时布置警力进行堵截。对现场的证据一定要及时提取,依法提取,妥善保管。
2025-01-30
没有撞到人的话不构成肇事逃逸,一般如果是撞到公共设施导致的损坏然后偷偷开走的话,严格来说也是要承担一些责任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
2025-01-23
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如果负事故主要或者全部责任就构成交通肇事罪。
2025-01-18
对发生致人重伤、死亡或财产重大损失的道路交通事故,接到报警后,一定要快速到达现场,到达现场后,迅速抢救伤者,控制肇事者,划定现场保护范围,寻找目击证人,勘查事故现场,对肇事逃逸的要及时布置警力进行堵截。对现场的证据一定要及时提取,依法提取,妥善保管。
2025-01-05
未查获交通肇事逃逸人和车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当事人要求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在接到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当事人的书面申请后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载明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害人情况及调查得到的事实,有证据证明受害人有过错的,
2024-12-27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事故认定书只是民事诉讼证据的一种。在当事人共同申请的交警调解中该认定书是当然的依据;在法院的民事赔偿诉讼中,事故责任认定书仅是比较重要的证据之一,已经不再是法院审理案件的当然依据。未查获交通肇事逃逸人和车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当事人要
2024-12-26
交通肇事逃逸的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和误工费。医疗费需要提供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并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来确定。如果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需要承担举证责任。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024-12-23
肇事逃逸轻伤赔偿的具体数额需要先经过做伤残等级评定才能确定,因为有伤残等级的和无伤残等级的赔偿项目不一样。以上证据材料需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做相应增减,并按民事起诉状的份数提交给人民法院。交通肇事后逃逸,并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致人
2024-12-14
第一 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第二 行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规定:造成
2024-11-25
未查获交通肇事逃逸人和车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当事人要求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在接到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当事人的书面申请后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载明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害人情况及调查得到的事实,有证据证明受害人有过错的,
2024-11-22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其中涉及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证据审查机制、案件审理程序以及审核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内容。通知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程序公正、审判公开等原则,并明确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