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抵押登记是否需要房产证复印件的问题。办理房屋抵押登记需要提供房产证原件,不能使用复印件。同时,文章还涉及抵押权人同意与否对房屋出售的影响,以及房屋抵押后的优先权问题。在借款合同期满后,如果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债权人可以依法处置抵押物并优先受偿。
2025-04-17
根据房产监理处对外工作时限规定,办理抵押登记应当自收齐件之日起7日内办结。房地产抵押登记申请书;可以证明抵押人有权设定抵押权的文件与证明材料;驳回登记申请,应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在规定时间内书面通知申请人。C、抵押登记申请书是否按要求填写;经审核符合规定的予
2025-02-11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办理房屋抵押登记是需要到房地产所在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的,所以原则上是不能办理异地房屋抵押的。第三十一条 房地产抵押合同自抵押登记之日起生效。没有房产证的房子是不具备抵押资格的,因此不能用作办理房屋抵押贷款。如果是现房,凭着
2025-02-07
7、登记机关认为必要的其他文件。按规定建立土地和房地产登记的档案。
2025-02-03
最后,登记机关会按规定建立土地和房屋登记的档案。
2024-12-24
(二)当事人应亲自到场办理,如当事人不能亲自到场办理时,应提交当事人的公证委托书或当场签署的委托书、代理人的身份证明。
2024-12-02
依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签订房屋抵押合同的时候,办理房屋抵押登记的,需要提供房屋所有权证明的,并且要提供原件。(二)以城市房地产或者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三)以林木抵押的,为县级以上林木主管部门;第四十三条
2024-10-22
房地产抵押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抵押当事人应到房地产所在地的房屋管理部门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手续,房地产抵押合同自抵押登记之日起生效。以预售商品房或在建工程抵押的,登记机关应在抵押合同上作记载,抵押的房地产在抵押期间竣工的,当事人应当在抵押人领取房地产
2024-09-29
预售房屋抵押登记程序如下:1、房地产抵押合同自签订之日起30日内,抵押当事人应当到房地产所在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房地产抵押合同自抵押登记之日起生效。
2024-09-28
预售房屋抵押登记程序如下:1、房地产抵押合同自签订之日起30日内,抵押当事人应当到房地产所在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房地产抵押合同自抵押登记之日起生效。
2024-08-26
房产抵押是指产权所有人以房契作为抵押,取得借款按期付息。房屋产权仍由产权所有者自行管理,债权人只按期取息,而无使用管理房屋的权利,待借款还清,产权人收回房契抵押即告终结。如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则债权人有权依法处分抵押房屋,并在处分抵押房屋所得价款中优
2024-07-09
房地产抵押合同自签定之日起30日内,抵押当事人应当到房地产所在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房地产抵押合同自抵押登记之日起生效。登记机关应当对申请人的申请进行审核。凡权属清楚、证明材料齐全的,应当在受理登记之日起15日内作出是否准予登记的书面答复
2024-05-21
在买受人已取得房屋权属证书并与银行办理房屋抵押登记手续,银行请求买受人偿还贷款或就抵押的房屋优先受偿的,人民法院不应追加出卖人为当事人,但出卖人提供保证的除外。按揭贷款是现在多数人的选择,减轻了还款的压力也让自己有了一个家。购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
2024-03-03
房屋抵押登记的程序分别是:受理,审核,缮证。以下为抵押登记所需准备的材料。本文介绍了各种登记所需材料,特别是抵押登记所需材料,为正确办理抵押登记做好了基础。申请房屋抵押权预告登记的提交:房屋所有权证或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预告证明,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复印
2024-02-07
办理房屋抵押登记的程序包括核实产权证是否送达到银行、领取申请书、准备相关资料并到银行办理登记。抵押登记的效力是指抵押合同签订后30日内需到房地产登记处办理登记手续,未
2024-02-01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单位犯罪的界定和特征,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单位犯罪的主体可以是公司、企业等组织,具有法定性、整体意志和整体利益的特征。对于单位犯罪,单位需承担刑事责任,通常会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