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应填写《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表》。按“品牌”+“名称”+“功能或者性质”+“系统”或“软件”或“系统软件”填写;其中的“品牌”可无。指著作权人首次将该软件公之于众的日期。应提交标明著作权归属的委托开发合同。原始取得权利指独立
2024-12-16
在合同为明确约定软件著作权归属的情况下,对于委托开发,软件著作权由受托人享有;对于合作开发,如果软件可以分割使用,则开发者对各自开发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如果软件不能分割使用,其著作权由合作开发者共同享有。因此,建议贵司首先从双方合同出发,根据《
2024-12-02
第一条甲方向乙方提供上述作品的文字脚本,委托乙方创作上述作品,其著作权归属甲方,作品署名方式由甲方决定。第二条乙方不得将本作品的全部或一部分授予第三人使用。如有违反,甲方有权要求乙方给予经济赔偿并可终止本合同。第三条乙方交付甲方的作品不得侵犯他人的合
2024-07-09
(三)首次发表日期栏:指著作权人首次将该软件公之于众的日期。应提交标明著作权归属的委托开发合同。拟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的整个程序和文档不到60页的,应当提交整个源程序和文档。
2024-06-21
1甲方逾期日交付本产品的cd-r,乙方有权解除本合同,并向甲方要求赔偿损失。著作权转让生效以最后一笔转让费结清之日为准。因著作权转让合同涉及的问题较为专业,建议大家委托知识产权方面的律师起草合同,以避免纠纷的产生,最大限度规避法律风险。
2024-05-04
二、怎么转让软件著作权1、申请人可以自己办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转让或专有合同登记,也可以委托代理机构办理登记。
2024-04-23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肖像权与著作权相冲突的,如果未取得肖像权人同意的情况下同,侵犯肖像权的作品是不受著作权保护的。因承揽合同关系产生的照片;应属于著作权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委托创作。发现侵犯著作权、邻接权的行为,受害人可以请求著作权行政管理机关处理。
2024-03-08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作品从产生之日起即享有著作权。对于职务作品和委托作品,应根据双方是否有合同约定来确定著作权的归属。如果没有约定,员工为完成单位分配的工作任务所创作
2024-03-03
可以委托他人办理。软件著作权转让和软件著作权的办理基本类似,区别在于软件著作权转让需要提供转让合同,其实软件著作权转让就是对转让合同做一个登记。需要提交申请表、转让合同、申请人身份证明等等。如果不明白的话,可以直接询问相关办理机构。申请人委托代理人代
2024-01-07
发表权是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它具有“一次用尽”的特点。通常情况下,在委托创作合同约定著作财产权归属委托人的情况下,发表权应视为已由受托人“一次性”行使完毕。署名权是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否则,依据《著作权法》第10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
2023-12-06
包括购销、建设工程承包、加工承揽、货物运输、供用电、仓储保管、财产租赁、借款、财产保险以及其他经济合同纠纷。包括著作权与商标许可证使用合同纠纷、专利使用许可合同纠纷等。第六,涉外经济合同纠纷。包括涉外买卖、委托买卖、运输、技术转让、租赁、保险和中外合
2023-10-06
一般情况下无论是胜诉还是败诉,律师费都是由委托人承担的,但人身损害赔偿、名誉侵权、交通肇事案件;法律援助案件;著作权侵权案件等案件或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律师费由败诉方承担的,可由败诉方承担。
2023-10-02
软件著作权一般归属于软件开发者;合作开发的软件的著作权的归属由合作开发者签订书面合同约定,可以单独所有或共同享有;委托软件的著作权一般属于受托人,委托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如无相反证明,在软件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开发者。由国家机关下达任务
2023-08-22
而对于商标的版权,无论是否登记,均收到法律保护,即商标所有权人可以自行选择是否进行版权登记。申请商标前是否需要登记著作权看个人自愿。其实,证明著作权权属也很简单,例如:委托设计合同,设计草稿等,但最直接的证明是著作权登记证。对于精心设计已经构成作品的
2023-04-19
《著作权法》第十七条,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符合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3款规定情形,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软件著作权自软件开发完成之日起产生。
2023-03-07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其中涉及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证据审查机制、案件审理程序以及审核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内容。通知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程序公正、审判公开等原则,并明确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