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中关于婚前各自首套房贷和婚后扣除方式的问题,可以选择双方各扣除50%或一方扣除100%。同时,还涉及了婚前买房写名字的问题以及婚前一方的房产是否算共同财产的问题。婚前购房的处理方式需根据不同城市的购房条件来决定。
2025-04-29
二套房贷首付比例的计算方法,受到城市、政策和个人信用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具体比例可能有所不同。另外,还讨论了贷款未获审批、失业期间房贷分期等问题对首付退款的影响。在不同的特定情况下,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具体需参照《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并根据
2025-04-05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遵循公平合理、利于民生、简便易行的原则。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是非居民纳税义务
2025-02-20
根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第五条的规定,纳税人可以根据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学历教育范围包括义务教育、高中阶
2024-12-28
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 。学前教育阶段,为子女年满3周岁当月至小学入学前一月。为贷款合同约定开始还款的当月至贷款全部归还或贷款合同终止的当月,扣除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40个月。(六)赡养老人。为被赡养人年满60周岁的当月至赡养义务终
2024-11-03
调整政府特殊津贴标准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专项列支拨款。政府特殊津贴证书,由国家一次性发放人民币20000元,免征个人所得税;对1995年以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人员,仍按月发放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被称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24-09-08
个人所得税不包含公积金和养老保险。(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按照国家或省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
2024-07-29
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所得额=财产租赁所得-800元/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其他。(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
2024-05-19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在扣除费用、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后的余
2024-05-0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根据不同的收入来源进行。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等于月度收入减去5000元的起征点,再减去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财产转让所得的应纳税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其中应纳
2024-04-13
调整政府特殊津贴标准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专项列支拨款。政府特殊津贴证书,由国家一次性发放人民币20000元,免征个人所得税;对1995年以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人员,仍按月发放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被称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24-03-10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包括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和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累计收入减去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
2024-01-04
对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的规定:劳务报酬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劳务报酬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居民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将和工资、薪金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合并为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
2023-12-28
(一)《限售股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清算申报表》,一式两份。(退还个人姓名,帐号,开户银行,退库原因及金额由纳税人填写并签字确认,凡个人签字处加印手印。公民在工作、赠与、知识产权费、赠与的财产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符合我国个税专项退还条件的个人,可以递交个人
2023-11-30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第三条,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遵循公平合理、利于民生、简便易行的原则。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发生变化的,纳税
2023-11-12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