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产品侵权涉及的专利权和商标权等问题。对于侵犯专利权,被侵权人可向专利管理部门投诉并要求侵权人停止行为、赔偿损失,赔偿计算依据实际损失或侵权人获利。对于侵犯商标权,被侵权人可向工商管理部门或商标行政管理部门投诉,严重情况可构成犯罪并需承担民事赔
2025-04-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提供了根据产品用途认定产品种类的路径。该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认定产品种类是否相同或者相近。确定产品的用途,可以参考外观设计的简要说明、国际外观设计分类表、
2025-02-09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专利代表机构在违法行为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投诉和举报。专利权人对其拥有的专利权享有独占或排他的权利,未经其许可或者出现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任何人不得使用,否则即构成侵权。
2024-09-29
知识产权的举报要专利局进行举报。为在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保障平台正常的经营秩序,对于2010年1月1日起申请的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发起投诉时应同时提供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具的《专利权评价报告》。投诉方以淘宝网卖家未经授权经销其产品的问题,根
2024-08-01
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的“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和举报投诉公益电话,主要接受单位或个人对涉及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著作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商业秘密、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侵权、知识产权违法案件的举报或投诉。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
2024-04-06
专利侵权是常见的一种现象。专利权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例如举报、投诉、起诉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当事人都必须掌握充分的侵权证据。翰林居知识产权事务所的侵权调查业务由侵权调查部执行。在北京的侵权调查部负责接受当事人
2023-08-08
展会上的商标侵权的表现是没有经过他人的许可就擅自销售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对于参展商来说,涉及的专利侵权行为主要有未经许可许诺销售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未经许可展出他人专利产品等。(一)接受展会投诉机构移交的关于涉嫌侵犯专利权的投诉,依照专
2023-06-30
出租方不承担商户专利侵权责任,专利侵权责任由侵权人承担。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综上所述,出租方不需要为商户专利侵权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发现专利侵权行为的专利权人,可以向专利行政主管部门投诉,构成专利
2023-06-29
未经许可实施此种行为,无论属故意或过失,均构成对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犯。(二) 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行为。构成专利侵权行为的要件包括两个方面:形式条件和实质条件。只有判定构成了专利侵权,才能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向专利局投诉专利侵权行为的时候
2023-06-29
(二)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五十万元以上的;侵犯专利权不构成刑事犯罪的,也要承担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专利权人发现侵权行为以后,可以向专利行政主管部门投诉,对于专利权侵权的赔偿标准,也可以申请行政主管部门调解确定,无法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通过司法途
2022-11-22
收集相关的侵权行为的证据,到当地的行政管理部门投诉,或者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检验侵权嫌疑人的行为是否符合专利侵权的成立条件,是否属于专利法规定的侵权行为的例外情况,以及侵权嫌疑人的产品是否落入了贵司相关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等。
2022-11-16
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通常可能涉及的知识产权有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商业秘密等。一是向侵权行为人发出通知,要求其停止侵权,采取删除、停止发行等行为:二是寻求公力救济,向著作权行政主管部门投诉,要求查处,或者向法院起诉被告侵权,要求被告停止侵权
2020-07-21
外观专利投诉是指对侵犯专利权的投诉,外观专利侵权一般是属于民事纠纷,需要承担侵权的责任,而算不算严重要依据侵权的情节而定。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
2020-05-25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其中涉及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证据审查机制、案件审理程序以及审核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内容。通知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程序公正、审判公开等原则,并明确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