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条劳动纪律及奖惩办法1、乙方保证与原用人单位已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并且不存在任何与甲方有关的竞业限制。经甲乙双方同意后,双方可续订劳动合同并办理相应的合同续订手续。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甲方规章制度。
2025-01-07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领导,实行劳动安全卫生责任制。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经营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劳动安全卫生负责。第六条 劳动者应当遵守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第七条 对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防止工伤事故,
2025-01-0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
2024-12-30
所以离职员工住在公司宿舍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和侵犯公司的财产权,公司有权不让离职人员住的。派遣员工因病或因事辞职时应提前30日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辞职申请未予批准前,应继续工作,不得先行离职。离职员工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工作移交,并向用工人单位人事部提
2024-12-27
在大型公司中,辞退员工是一种常见现象。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不会轻易辞退员工,除非员工旷工等违反劳动纪律的情况严重到被除名的地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严重
2024-12-26
根据劳动法规定,企业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到24个月的医疗期。在医疗期内,除非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
2024-12-23
深圳某电视公司在2006年解雇了员工徐某,徐某不服解雇并提起了劳动仲裁和民事诉讼。律师杨翌亭认为,公司解雇徐某存在一定风险,因为徐某并未给公司造成实际损失。然而,考虑到
2024-12-20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2024-12-17
在职能划分的基础上设置组织机构,根据工程对象及委托监理合同所规定的工作内容,确定职能划分,并相应设置配套的组织机构。明确规定每个部门的目标、职责和权限,最好以规章制度的形式作出明文规定。事先约定各个部门在工作中的相互关系。第三十五条工程监理单位不按照
2024-12-1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包括: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
2024-12-1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包括: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3.严重失职、营私
2024-12-14
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予以辞退。
2024-12-13
根据这个协议,劳动者加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事业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承担一定的工种、岗位或职务工作,并遵守所在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和其他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应及时安排被录用的劳动者工作,按照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支付
2024-12-06
劳务外包安全协议是没有固定范本的,一般要依据外包的情况具体制订,包括劳动安全、卫生安全、事故处理、要遵守的规则制度等内容。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包括按规定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及时开展事故抢险
2024-12-06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仅因为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而解除合同,属于违法行为。除非女职工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等情况,才可以解除合同。如果确实是因为
2024-12-02
合同签订后双方应当至少分别保管一份,单位保管应当根据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进行。如果是专门经营房地产或商业购物中心的公司,可以设立合同部或法务部,由该部门负责招商合同保管。按公司章程规定处理,没有规定一般由法定代表人保管。
2024-11-29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