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商是否有权使用公司注册商标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规定,加盟商可以通过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获得使用公司注册商标的授权。同时,转让注册商标需要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商品质量,并在商标局进行备案和公告。法院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认定驰名商标是否
2025-09-04
甲方作为迈地“培训资讯”双模媒体在中国境内的独家经销商,与乙方签订的地区独家代理权协议。甲方授权乙方为独家连锁加盟商,要求保护注册商标的使用。乙方需交纳加盟金和保证金,遵守规定,包括不得转让代理权、跨区经营等。甲方有责任进行广告宣传指导、制定统一价格
2025-06-17
专利代理机构如何合作推广专利。包括通过企业、创业报纸、专利中介机构、网络平台等渠道转让专利,并需要注意正确评估专利价值、技术成熟度和策划书的详细性。同时,提及了商标侵权的处理和赔偿金额的综合判断因素,以及专利未授权时的推广方法和法律规定。
2025-04-19
转让人如果要继续使用,必须与受让方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取得受让人的授权。
2024-12-23
依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独有的商标权如果想变为共有的,商标权人可以通过转让商标权或者授权他人使用商标权变为共有商标权。第四十二条 转让注册商标的,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签订转让协议,并共同向商标局提出申请。受让人自公告之日起享有商标专用权。商标注册人的权利
2024-06-27
如果委托商标代理机构代为办理商标转让,则在递交上述文件时,还需向商标局提供受让人签字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此外,商标转让申请书和商标转让授权委托书均为商标局所提供的格式文本,申请人必须严格按照格式文本签字或盖章,不能对其格式进行调整。商标转让当事人一方
2024-03-13
根据商标许可使用的形式不同,有些许的差别。即许可人授权被许可人在一定期限、地域内,在指定的商品上使用其注册商标;与此同时,许可人还可以许可第三人使用该注册商标。商标的许可使用期内转让商标权是有效的。第四十二条 转让注册商标的,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签订转让
2024-01-31
原始取得是通过对商标的持续使用或者经过向商标局申请注册而获得商标授权,不需要办理使用备案,在注册时已经登记过了。只有通过继承、转让等方式继受取得商标权利的才需办理使用备案。商标使用人应当对其使用商标的商品质量负责。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通过商标管理
2023-09-13
特许经营权是指由权利当局授予个人或法人实体的一项特权。比如取得商标权的商品必须经过特许经营权人的授权才可以进行销售的,没有取得特许经营权的,属于非法销售商品。 我国分为两类特许经营权,一类是政府机构授权的,一般是的特许经营权是不可以转让的;另一
2023-08-19
商标和著作权的营业税税率是5%。在商标或者是著作权转让或者是授权被他人使用之后,知识产权所有者会获得一笔经济报酬,在获得此笔资金之后,就需要按照既定的税率完成纳税义务。著作权使用费收费标准是官方的价格是300元。我国所规定的商标和著作权一般归属于公民或者是法
2023-05-18
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还应订明授权使用的范围,许可使用商标的地域和时间等以及商标续展手续及其他保障商标注册效力的手续。商标转让之后如果原本的商标授权无效,该商标也是无效的,没有注册商标许可,签订合同应当具备法定的必备条款,商标使用许可合同需要包含的内容包括
2022-11-30
可以授权加盟商使用,这种情况加盟商有权使用公司的注册商标。受让人应当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转让注册商标经核准后,予以公告。商标注册人可以通过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以企业名称与其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为由
2020-05-25
国外公司在中国办理商标相关事务越来越多,涉及商标申请,复议,授权委托等各个环节,在这其中涉及的域外文书或证据必须办理公证认证手续。对委托书,各类声明书以及转让协议书等签署文件而言,一般要求证明签字人的签字属实,有时还要求证出签字人的职务,甚至有些国家
2020-05-25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