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海损的成立条件及法律后果。共同海损的成立需要满足真实存在的危险、特殊而直接的牺牲和费用、有意的行为等条件。共同海损措施必须是合理的且有效的。法律后果方面,共同海损的牺牲和费用应按比例分摊,保险公司应对相关损失进行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对此
2025-07-30
共同海损牺牲及共同海损费用的相关内容。共同海损牺牲包括抛弃货物、扑灭火灾、切除残留部分等损失情况。共同海损费用则涉及救助报酬、减裁费用、避难港费用等。文章还提到各国法律对于共同海损的规定可能存在冲突。
2025-07-29
船公司提出的共同海损要求及收货人的处理方式。船公司要求收货人在目的港提货前提供共同海损分摊费用担保,共同海损是指在海上航程中,为共同安全采取的措施导致的特殊牺牲和费用。收货人应了解相关规则,在船方无免责过失的情况下可拒绝分摊,并通过理算机构处理。
2025-07-15
共同海损的定义、构成条件以及分摊方式。共同海损指在航行途中,为了维护船货安全采取合理措施导致的特殊损失或额外费用。构成条件包括真实存在的危险、威胁船货安全、牺牲和费用合理且额外、挽救措施产生效果。分摊需由船方、货主等按获救价值比例共同承担。与单独海损
2025-06-11
船舶共同海损的计算方法。金额确定根据实际支付的修理费用,如未修理则根据合理贬值计算,但不超估计的修理费。若船舶全损或修理费超修复价值,按船舶完好状态估计价值计算。货物共同海损按装船时价值加保险、运费等计算。运费共同海损则根据货物牺牲造成的运费损失计算
2025-05-21
共同海损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定义、成立条件和构成要件。共同海损指的是在海上航程中,为了共同安全采取的措施所造成的特殊牺牲和费用,由各受益方分摊。其成立需满足海上危险共同且真实、措施有意合理有效、损失特殊异常且由共损措施直接造成等条件。共同海损的措施必须
2025-05-13
共同海损牺牲及其类型,包括船舶牺牲和货物牺牲。船舶牺牲是指在采取共同海损措施时,船舶或船用物料遭受的损失,如扑灭火灾、切除残损物、有意搁浅等导致的损失。货物牺牲是指在共同海损措施下,船上所载货物遭受的损失,如抛弃货物、货物湿损等。共同海损牺牲的认定和
2025-04-27
船舶共同海损的分摊计算方法。根据船舶在航程终止时的完好值、实际价值及共同海损牺牲金额来计算。货物共同海损的分摊根据货物价值加保险费减去不属于共同海损的损失金额和承运人承担风险的运费来计算。运费共同海损的分摊则根据承运人承担风险并有权收回的运费,减去为
2025-04-18
关于共同海损的特殊牺牲和特殊费用事故的法律解释。在分摊共同海损前,需先确定承运人是否存在免责过失。承运人有权对分摊方提出的赔偿请求进行抗辩,但分摊方在未完成分摊前不得抗辩。共同海损章节并不涉及过失问题,相关索赔或抗辩应基于运输合同责任条款提出。
2025-03-06
至于损失是否属于共同海问损,则需要根据共同海损的原答则来确定。共同海损,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遭遇共同危险,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支付的特殊费用。提出共同海损分摊请求的一方应当负举证责任,证明其损
2025-01-30
2,共同海损的危险必须是船,货双方共同的,例如,船在航行中搁浅,涉及船主河货主的共同利益3,所支付的费用必须是额外的,即支付的费用是船舶运营所应支付的费用以外的费用,是为了解除危险的造成4,所采取的救助措施必须是有一是的,合理的,牺牲具有特殊性
2025-01-29
共同海损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当船舶、货物和其它财产遭遇共同危险时,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支付的特殊费用,由各受益方按比例分摊的法律制度。只有那些确实属于共同海损的损失才由获益各方分摊,因此共同海损的成立应具备一定的
2025-01-17
共同海损发生后,因共同海损措施而引起的合理牺牲和费用应由各受益方进行分摊。通常情况下,先由共同海损理算机构对共同海损能否成立予以认定,如果成立,则按照理算规则,确定共同海损损失金额和核算各受益方的分摊金额,该工作称为共同海损理算。目前共同海损理算规则
2025-01-14
共同海损的表现形式为共同海损牺牲和共同海损费用,共同海损牺牲包括抛弃货物、为扑灭船上火灾而造成的货损船损、割弃残损物造成的损失、机器和锅炉的损害、作为燃料而使用的货物、船用材料和物料、在卸货的过程中造成的损害等。所采取的共同海损措施称共同海损行为。因
2025-01-13
部分损失是船舶或货物在遇难后只受到局部损害的损失。③按损失负担关系可分为单独海损和共同海损。未申报的货物或者慌报的货物,应当参加共同海损分摊;其遭受的特殊牺牲,不得列入共同海损。运费共同海损牺牲的金额,按照货物遭受牺牲造成的运费的损失金额,减除为取得
2025-01-03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公司法中关于监事会的设立和职权的相关内容。包括监事会的组成和人数、成员的产生方式、监事会主席的职责、监事的任期及变动处理,以及监事和监事会的职权等方面。同时强调了监事在公司中的重要性和监督作用,并明确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信访复查不受理的解决方法。如果公民对信访部门的决定不服,可申请复查,如信访机关不受理,可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诉。但需注意,如果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并以同样事实和理由反复投诉,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将不再受理。同时,对于违反规定的行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