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2024-06-10
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代为继承权和赡养义务分别属于两个法律关系,没有关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一条规定: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
2024-06-08
老人病逝后,需要进行安葬。此外,依《继承法》第11条的规定,死于被继承人之前的子女的直系血亲可作为代为继承人。根据我国《继承法》第10条的规定,我国的法定继承分为两个顺序: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同时,《继承法》
2024-06-02
根据《民法典》规定,遗产继承人的范围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需要经过法律登记,否则不发生效力,但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2024-05-21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公民使用的宅基地,只能与房屋所有权一同转移,不能作为遗产继承,只能在继承房屋所有权时,取得宅基地的使用权。
2024-05-18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非婚生子女可以继承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法定继承按照配偶、子女、父母优于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的顺序办理。这里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继
2024-05-09
丈夫死后房产第一继承人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024-04-2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法律规定,遗产的继承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其次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在继承过程中,同一顺序继承人应当平均分得遗产。然而
2024-04-24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的规定,遗产继承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首先是配偶、子女和父母,其次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在继承开始后,只有第一顺
2024-04-21
从法律角度看,我们国家法律并没有哪一条明确规定儿媳有赡养公婆的义务,不赡养公婆并不违反法律。在我国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中,有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赡养是在血缘和抚养关系的基础上成立的一种回报式的义务。根据宪法、婚姻法、
2024-04-1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的继承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其次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若没有第一顺
2024-04-15
法律没有具体的规定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分配标准,可参照法定继承中的继承顺序先由第一顺位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继承;没有第一顺位继承人的,再由第二顺位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
2024-04-1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的规定,保险法定受益人的继承顺序分为两个顺序。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和父母,他们在继承开始后优先继承。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那么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将继承保险受益。在这里,
2024-04-1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遗产是指自然人死亡时留下的个人合法财产。根据继承顺序,遗产首先由配偶、子女和父母继承,其次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对于使用权房来说,如果被继承人没有获得所有权,那么不能作为遗产继承,只能将其继承人成为新的承租
2024-04-08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的规定,遗产继承按照特定顺序进行。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和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第
2024-04-05
死亡赔偿金的分配是按照受害人的第一顺位继承人顺序分配,第一顺序继承人完全不存在时,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即同胞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但是原则上采取协商分割的方式。因为死亡赔偿金的性质特点是对受害人近亲属的指向性赔偿,既不是受害人的遗产、也不是受
2024-04-01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