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申请书。申请人杨XXX因被其父杨XX侵占了自己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份额0.8亩,请求返还并独立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申请人曾多次寻求基层政府帮助解决,但被申请人拒不返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申请人坚持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2025-03-08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及其相关解释有效时期为2020年12年31日止,届时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释颁布替换。《民法典》第七百零三条 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
2025-02-07
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是指当事人间因承包土地的使用、收益、流转、调整、收回以及承包合同的履行等事项发生的争议。它既可能发生在承包土地的农民之间,也可能发生在承包土地的农民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自治组织之间,还可能发生在农民和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之间。在立法中
2025-01-14
依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等。(一)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发生的纠纷;(二)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流转发生
2025-01-12
遇到农村土地方面的纠纷,不是找村长,而是先找村委会调解。调节不好,再找乡镇所调解,最后找法院合法解决。需要提醒的是,遇到土地方面的纠纷,千万不可冲动行事,也不能采取暴力方式来解决。第五十一条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
2025-01-01
因为村民小组发包土地是基于村民小组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事实和依据农村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代表村民小组集体进行的。司法解释第20条在规定一地数包纠纷处理原则时,首先在原则上将家庭承包方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加以优先保护。此外,司法解释第20条仅强调了“依法登记”,
2024-12-31
一是《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二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紧急通
2024-12-24
9、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生争议或者纠纷,当事人应当依法协商解决。
2024-12-12
转包是指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转给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转包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户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
2024-12-09
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解决途径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当双方当事人发生纠纷时,首先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进行调解。如果当事人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功,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
2024-12-05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并不属于侵权责任,而是属于民事纠纷,适用民事诉讼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的规定。第五十六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侵害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五十七条 发包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承担停止侵害、
2024-11-2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对于劳动争议仲裁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有明确的
2024-11-25
中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航拍实测,农户承包地面积和具体边界得以准确确定,解决了多年来土地承包纠纷的问题。同时,农户拥有了承包经营权证书,享有占有
2024-11-19
土地确权纠纷可分为:土地权属纠纷、分户分地纠纷、有地无地纠纷等。“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未实际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向有关行政主管
2024-11-17
9、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生争议或者纠纷,当事人应当依法协商解决。
2024-10-28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其中涉及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证据审查机制、案件审理程序以及审核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内容。通知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程序公正、审判公开等原则,并明确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