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人格权利受到侵害、违反社会公共利益侵害他人隐私或人格利益、特定身份权利受到侵害、对人格利益的延伸保护以及对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财产权利的保护
2024-12-06
祖坟被挖属于民事侵权行为,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
2024-12-05
可以的,可以由其法定监护人提出要求,因为未成年人在身体健康权受到侵害时,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法院会受理的,具体的赔偿根据具体个案而定。人格权是法律赋予权利人以人格利益为内容,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人格所必须享有且与其主体人格不可分离的权利。特别是对于
2024-11-27
狭义知情权仅指知悉、获取官方信息的自由与权利。随着知情权外延的不断扩展,知情权既有公法权利的属性,也有民事权利的属性,特别是对个人信息的知情权,是公民作为民事主体所必须享有的人格权的一部分。知情权的法律是根据宪法,也就是说,知情权是公民的宪法性的权利
2024-11-25
绝对权又称对世权,是指其效力及于一切人,即义务人为不特定的任何人的权利。绝对权的主要特点在于,权利人可向任何人主张权利,权利人不须借助义务人的行为就可实现其权利。各种人格权、知识产权、继承权、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等都属于绝对权。抗辩权是对相对人的给付请求
2024-11-17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因医疗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依据医疗事故造成的损害、侵害的手段等因素确定。首先,在侵害精神性人格权和身份权的精神损害赔偿中,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再次,在侵害负载着较为重大的情感价值之财产权或违约行为致非违约
2024-11-14
具体人格权包括身体权、生命权、健康权、自由权、隐私权、姓名权及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空间,但它并不是虚幻的,是依赖于现实社会的客观存在,网络中依然存在侵犯人格权的违法行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对网上侵犯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
2024-11-08
根据刑法第233条,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因过失而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该罪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即自然人以其生命维持安全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客观要件包括:实
2024-11-08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范围已经由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解释》确定,包括侵害人格权、监护身份权、死者人格权以及毁损纪念物品等四种情形。对于财
2024-11-06
我国隐私权中已把病例隐私列入其中,叫做病例隐私权,患隐私权,又称为病历隐私权或医疗隐私权,是信息隐私权的一种,隐私权是患者享有的一项重要的人格权。同时,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受公共利益的限制。随着民众维权意识的提高,隐私权逐渐受到重视,不过病患隐私权并非无
2024-11-04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姓名权和肖像权是相互独立的,都属于人格权的一部分。人格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一系列权利,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2024-11-04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江苏省精神损害赔偿一般是不超过5万的,依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造成人损害等因素确定。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时,一般不宜超过5万元。首先,在侵害精神性人格权和身份权的精神损害赔偿中,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2024-10-3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当他人侵害个人人身权益导致严重精神损害时,被侵权人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如果他人侵害个人人身权益导致财产损失,被侵权
2024-10-30
著作权在私法体系中的位置极为特殊,既保护作者在经济上对作品的利用权益,也保护作者的人格权益。著作人身权是指作者基于作品创作所享有的与人身有关的权利。由于两大法系著作权立法理论基础不同,著作人身权的立法方式和内容差异较大。我国著作权法实施十余年来,侵犯
2024-10-17
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原则主要包括过错责任原则和特殊情况下的适用原则。对于侵害精神性人格权和身份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以维护民事立法原则的统一性和完整
2024-10-16
本文主要探讨了侵害名称权的概述、构成和形式以及民事责任。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享有名称权,并有权使用、转让自己的名称。名称权是指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改变、转让自己的名称的人格权。侵害名称权的行为包括干涉名
2024-10-16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