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持有枪支的法律处罚。对于犯非法持有枪支罪的个人或单位,根据情节轻重,可能会被判处不同年限的刑罚。此外,还详细说明了非法持有枪支的立案标准以及其他违反枪支管理规定的违法行为所受到的处罚。
2025-04-24
(一)非法持有、私藏军用枪支或以火药为动力发射枪弹的非军用枪支1支的,为有期徒刑一年;(二)非法持有、私藏以压缩气体等为动力的其他非军用枪支2支的,为拘役刑或管制刑;3支的,为有期徒刑一年;4支的,为有期徒刑二年;(七)非法持有、私藏的弹药虽未达到以上起点,但造成
2024-12-26
非法持有枪支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四条的规定: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非法持有、私藏军用枪支一支以上的;
2024-11-28
《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条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在了解清楚了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量刑标准之后,我们发现,其实我国对此罪的处罚也不算轻,虽然最高只有7年有期徒刑
2024-11-19
此外,下列两种情形依照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处罚: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造成严重后果的。
2024-09-18
非法持有弹药立案标准是:非法持有、私藏军用枪支一支的;非法持有、私藏以火药为动力发射枪弹的非军用枪支一支或者以压缩气体等为动力的其它非军用枪支二支以上的;非法持有、私藏军用子弹二十发以上,气枪铅弹一千发以上或者其它非军用子弹二百发以上的;非法持有、私
2024-09-09
具体量刑标准是由嫌疑人所持有军火类型与数量决定的。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弹药的管理制度。
2024-08-30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非法持有枪支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对于非法持有枪支,有一个规范的罪名,即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根据《刑法》第128条第一款的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是
2024-07-31
非法持有一只仿真枪涉嫌非法持有枪支罪,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枪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024-07-12
1、对非法持有枪支的量刑: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的,对行为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罪情节严重的,则对行为人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2、非法持有、私藏以火药为动力发射枪弹的
2024-07-05
A地人民法院审理原审被告人甲、乙、丁、戊、庚、己、辛、壬、癸、丙犯聚众斗殴罪;甲、乙、丁、戊、庚、己、壬犯妨害公务罪;甲、乙、丁、庚、丑、寅、卯、丙犯非法持有枪支罪;丙犯故意伤害罪;乙犯敲诈勒索罪一案,于2015年7月10日作出刑事判决,宣判后,A地人民检察院不
2024-07-02
(一)非法持有、私藏军用枪支一支以上的;(二)非法持有、私藏以火药为动力发射枪弹的非军用枪支一支以上,或者以压缩气体等为动力的其他非军用枪支二支以上的;(五)非法持有、私藏的弹药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处三年
2024-06-10
所谓私藏,是指持有和隐藏枪支、弹药的非法性。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2024-04-15
犯非法持有枪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非法持有、私藏军用枪支一支以上的;应以非法出借枪支罪追究刑事责任;对接受枪支质押的人员,构成犯罪的,根据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应以非法持有枪支罪
2024-03-04
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枪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2024-02-22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单位犯罪的界定和特征,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单位犯罪的主体可以是公司、企业等组织,具有法定性、整体意志和整体利益的特征。对于单位犯罪,单位需承担刑事责任,通常会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