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租期房的法律事项,包括确保房屋安全、明确责任、核对房主身份、确认费用清算、书面合同和收据、仔细阅读合同条款、费用分摊方式、明确违约责任和更换门锁等要点。建议租房者在租房过程中注意这些法律事项,以保障自身权益。
2025-04-09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当期房出现约定或法定的解除情形时,可以退房。退房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当事人可以发出解除合同的通知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其次,如果双方协商退房,可以就退房事项进行协商;然后,协商确定后,双方可以签订解除协
2025-03-08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有效时期为2020年12年31日止,届时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款失效,由新颁布的司法解释替换。《民法典》生效前的规定:《合同法》第十二条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一)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二
2024-12-04
一定要审查开发商是否具有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有了预售证许可证,则证。对于期房,甚至现房,都有可能与开发商的描述不一样,此时应该明确合同违约或与描述不一致时开发商应承担的责任。
2024-11-25
3、购房者可通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上备注事项,了解开发企业所销售的商品房是否存在土地抵押情况。
2024-11-02
关于房屋面积方面的条款。商品房以建筑面积计算房款,建筑面积由套内建筑面积与分摊的共有面积两部分成。应在合同中约定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面积多少,并约定建筑面积不变而套内建筑面积发生误差以及建筑面积与套内建筑面积均发生误差的处理方式。另一种按套内建筑
2024-08-05
(三)已投入在建工程的工程款;司法实践中,民众向开发商公司购买期房的时候,房产抵押都属于在建工程抵押,因为房屋预售的时候并没有彻底完工。在建工程的抵押也需要到房管局办理抵押登记,而且抵押权人要考虑清楚,在建工程抵押可能会面临的法律风险。
2024-03-12
期房退房违约金的支付一般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如果双方不能就违约金达成一致,可以根据实际损失情况进行综合支付,但最高不得超过实际损失的30%。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根据该法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
2024-03-06
买期房交房注意事项有哪些? 在《商品房预售合同》中,主要关注这些内容的条款; 对于销售期房,只有那些取得了相关证件的期房才能够上市进行销售。此时,国家对期房的法律风险已经最大限度的在降低了,接下来就是购房者在选择购买期房时需要对开发商、《商品
2023-08-16
房屋开发商是否具备“五证”;期房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环境的要求需要在合同中明确;期房合同中需要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和救济方式。凡不符合上述包装要求的,承运人有权拒绝承运。
2022-10-25
然后根据对方提供的证明文件仔细确认自己打算购买的房子是否在预售范围内。如果你买的是现房,则要检查对方是否有包含该房屋的大产证以及《新建住宅交付使用许可证》。“五证”其实就是房地产开发证、商品房销(预)售许可证、该工程开发许可证、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国
2021-12-29
(一)商品房买卖合同内容异于认购书内容。商品房交易通常采用先签认购书后签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方式,从性质上讲商品房认购书属带未决条款的预约。由于合同主要条款已经确定,合同已经成立,对未决事项双方应继续谈判以签订本约。如果开发商提供的格式合同与认购书条款不
2021-10-22
转让合同是以预售合同为基础的,预售合同无效,转让合同当然无效。要严格区分现房抵押与期房按揭。我国《担保法解释》也修正了《担保法》规定的抵押人转让抵押物未取得抵押权人同意时转让合同无效的规定。在借贷法律关系中,债务人转让债务必须征得债权人的同意,否则转
2020-07-21
现在的楼盘大多数都是卖期房,尽管宣传资料上说是建有教育配套,置业顾问也讲得言之凿凿,但往往口说无凭,写进购房合同才是最保险的。因此,必须在购房合同中一一落实,才有事后追究的依据。你需要关注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学校留给楼盘的名额够不够等等。因此在购买学区
2020-05-25
购房者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前,应对合同条款及专业词语仔细阅读、理解,必要时可向房地产专业律师以及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进行咨询。商品房以建筑面积计算房款,建筑面积由套内建筑面积与分摊的共有面积两部分成。另一种按套内建筑面积计算房款,套内建筑面积与合同
2020-05-25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其中涉及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证据审查机制、案件审理程序以及审核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内容。通知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程序公正、审判公开等原则,并明确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