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方变更和解除合同存在的问题,涉及发包方和承包方两个方面。承包方可能出现合同主体变更、改变土地使用用途、改变承包性质或建房、承包改租赁及未交纳承包费等问题。发包方则可能受某些因素影响单方干涉承包方经营自主权,或在市场行情变化时单方收回土地或以高额承包
2025-04-30
拆迁抢建行为的定义和构成。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和改变房屋用途等行为被视为拆迁抢建行为,旨在增加补偿费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在征地后的抢栽、抢种、抢建行为不予补偿,甚至可能构成诈骗罪。此外,由于管理不严格导致的无证房屋也可能
2025-04-29
关于办理土地使用证的法律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国有土地的使用权确认需要经过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的登记造册和核发证书。同时,林地、草原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以及水面、滩涂的养殖使用权也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土地权属和用途的改变需要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2025-04-27
常见的违法拆迁手段,包括未批先用、越权批地、规避审批权以租代征、土地供用方式违法、擅自改变土地用途、非法圈地违规设立各类开发区和集体土地非法入市等行为。文章详细阐述了这些行为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揭示了违法拆迁给被征地农民带来的严重后果。
2025-04-15
股份公司与集团公司之间关于租赁土地的协议内容。股份公司负责办理土地使用证的验证、更换等手续,并承诺不改变土地用途,不转租给第三方。租赁期限从协议生效之日起至土地使用期限届满,且可能根据社会公共利益需要被提前收回。土地主要用于股份公司的生产经营,如需调
2025-04-09
我国关于破坏耕地罪的追诉标准。当破坏耕地达到4-5亩左右时,便构成犯罪。行为特征包括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未经批准或骗取批准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其他用途。数量较大的标准具体规定了非法占用并毁坏不同类型林地的面积要求。只有达到“数量较大”的标准,才能视为构成
2025-03-15
占用林地修建养殖场的处罚问题。占用林地修建养殖场必须拆除并恢复林地原状,根据林地的破坏程度进行适度的罚款。若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土地用途并造成大量毁坏,将负刑事责任,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同时,文章还涉及非法占用林
2025-03-06
(一)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的土地;(二)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的土地;(六)经批准开山填海整治的土地和改造的废弃土地,从使用的月份起免缴土地使用税5年至10年;
2025-02-17
目前我国《刑法》并没有破坏草原罪这一犯罪罪名,而依据相关司法解释,破坏草原情节严重的,按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处罚。第一条 违反草原法等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草原,改变被占用草原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草原大量毁坏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的规定,以非法占用农
2025-02-16
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五亩以上或者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十亩以上的;(二)非法占用防护林地或者特种用途林地数量单种或者合计五
2025-02-01
住改商,是指国有或集体所有的土地上的住宅利用其沿街的地理位置优势,改变自己的住宅为商铺进行经营。被拆迁房屋所有权证上标明的用途为住宅,但依法取得了营业执照等经营手续、税务登记证实并有纳税记录。由于在产业发展层面上具有低成本、便捷等优势在城市中非常普遍
2025-01-12
“住改非”是指在国家所有或集体所有的土地上所建造的房屋,其房屋所有权证上载明的用途为住宅,但是改变住宅房屋为商铺进行经营。在拆迁过程中,若其依法取得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经营手续,符合经营用房的条件,可被认定属于非住宅房屋,也就可以向拆迁人主张房屋
2025-01-11
同时,土地用途的改变,必然发生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变化。
2025-01-06
现在没有统一的文本,不过在今年四月份,工商总局将研究、制订和推广“”示范文本,以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维护双方当事人特别是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下面是一份农村文本,你可以参考一下。
2024-12-31
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明文规定,房屋承租人也属于拆迁安置补偿对象。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拆迁范围确定后,拆迁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下列活动:(一)新建、扩建、改建房屋;(二)改变房屋和土地用途;(三)租赁房屋。
2024-12-21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其中涉及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证据审查机制、案件审理程序以及审核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内容。通知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程序公正、审判公开等原则,并明确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