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离婚财产处分权的相关问题。包括不动产纠纷的管辖权、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原则、涉及不动产处理遵循不动产所在地法律的原则、外国离婚判决的承认和分割程序以及涉外离婚程序的适用。对于涉外离婚涉及财产分割的情况,需特别注意不同国家的法律差异和执行难度。
2025-03-14
离婚后,对于个人财产的房屋出售,不需要对方签字;而对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房屋出售,则需要夫妻双方共同签字,单独一方的处分权受到限制。如果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独立实施了买卖
2024-08-15
离婚对夫妻共有财产制度是双方当事人是可以关于夫妻共同财产协商处理,协商不成就是按照平均分割来进行。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表现为双方均有对共同财产的使用、处分权利,在离婚时双方有平等分割共同财产的权利。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
2024-01-03
单方处置夫妻重大财产的后果是擅自处分共同财产的行为无效。对夫妻共同财产,任何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处分夫妻共同财产,侵害了对方的财产处分权。另外,我国《民法典》规定: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
2023-12-07
夫妻婚后所买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双方有平等的处分权。夫妻共同房产与孩子无关,如果夫妻双方均同意,可以将房子赠与孩子。 一般来讲约定优于法定是民事法律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则,离婚双方可以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将房产过户给未成年的孩子,法律并不禁止
2023-11-24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夫妻双方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处分权。因此,双方也可以协商是否分割财产,只要双方协商一致且均无异议的,夫妻离婚也可以不分财产。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
2023-11-20
婚姻财产房子法律规定是如果是属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购买的房产的话,应该是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平均分割。这意味着,离婚时对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法律许可并且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表现为双方均有对共同财产的使用、处分权利,在离婚时双方有平
2023-08-27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夫妻共有财产是共同共有财产,对于这些财产,不问其来源,双方享有平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
2023-01-19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夫妻共有财产是共同共有财产,对于这些财产,不问其来源,双方享有平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
2022-10-28
由夫妻协商确定分割方案,根据当事人的个人意愿与相互协调来决定财产的归属问题,尊重当事人的财产处分权;第二,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在分割共同财产时,一般会遵循平等原则,平分财产,男女双方平等的享有财产权利。综上所述,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
2022-10-21
夫妻共有财产是共同共有财产,对于这些财产,不问其来源,双方享有平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
2022-07-27
在夫妻关系续存期内表现为双方均有对共同财产的使用、处分权利,在离异时双方有平等分割共同财产的权利。在离异时,为确保后代的健康成长,分割共同财产时要照顾儿女权益,照顾与儿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或是将共同财产分给儿女一部分。
2022-04-21
夫妻婚内出轨造成离婚的,如果安置房是夫妻共同财产,不影响房屋的分割,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处分权。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2021-10-21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收入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有处分权。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根据我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不仅生父母可以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
2020-05-25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对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因我国《民法通则》规定适用我国法律,因此适用我国《婚姻法》的有关规定。根据我国《婚姻法》对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的
2020-05-25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其中涉及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证据审查机制、案件审理程序以及审核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内容。通知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程序公正、审判公开等原则,并明确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