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我国民法通则第18条规定,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
2024-12-06
离婚后孩子监护权变更的规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夫妻离婚后,孩子监护权的变更有三种情况:一是现有的监护人丧失了监护能力;二是监护人不履行监护权,即监护人有能力但不履行监护的职责;三是由于失去监护人。
2024-12-06
夫妻离婚后,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无权取消对方对该子女的监护权;但是,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对该子女有犯罪行为、虐待行为或者对该子女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取消的除外。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因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民事
2024-11-1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离婚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并不消除。在孩子一岁半离婚时,一般情况下孩子会判给母亲抚养,除非母亲对孩子有重大不利影响。如果双方对孩子的抚养问
2024-09-12
古人云“血浓于水”。离婚这种方式,只能解除夫妻之间的,但割断不了父母与子女间的血缘关系。在一方未尽抚养义务时,必然会影响到其对孩子的归属。 由于种种原因,青年夫妻离婚率近年来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 离婚后,哺乳期间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
2024-09-05
孕妇快要生了,双方协议之后,是可以离婚的。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
2024-08-03
离婚关于孩子抚养权的归属,应视孩子的年龄和实际情况而定。已满两周岁的孩子,父母如果就抚养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则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已满八周岁的孩子,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子女
2024-07-28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
2024-07-23
离婚后对孩子无抚养权有监督权,有监护权、探望权等。没有抚养权并不代表没有监护权,两者是不同的含义。离婚后,父母双方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权不变,任何一方均要履行抚养教育子女的权利与义务。可见,无论是协议离婚还是诉讼离婚后,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并非一定
2024-07-03
如果抚养孩子一方因为经济困难卖掉房子,是在允许范围内。如果发现对方有损害小孩的合法权益的事情,可以起诉,要求变更监护人或撤消非法变卖房产的合同。离婚后一方有孩子抚养权,另一方有探视孩子的权利,没有监护权,有孩子抚养权的一方带小孩去那不去那不需要跟另一
2024-06-24
可以,离婚后一方有孩子抚养权,另一方有探视孩子的权利,没有监护权,有孩子抚养权的一方带小孩去那不去那不需要跟另一方商量。我国法律规定,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照其
2024-06-09
在离婚小孩抚养权协议书中会写上抚养权及监护权归属、抚养费的支付方法、探视权的行使方式等。离婚时抚养权的归属,可以双方协商,一旦协商不成,则需由法院判决。法院判决抚养权归属,一般根据有利于子女成长原则进行: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夫妻双方的学历、工作、收入、
2024-05-28
如果造成未成年人财产损害,应当予以赔偿。父母离婚后,取得未成年人监护权的父方或母方,应当履行对于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义务保护其人身、财产安全。
2024-05-26
父母离婚的,双方都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抚养权的判决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2024-05-21
离婚后俩孩子的处理:俩孩子的抚养权可以由双方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就抚养权问题向法院起诉,法院一般会将不满两周岁的孩子判给母亲,让母亲抚养孩子;八周岁以上的孩子,法院会在询问过孩子的意愿的情况下,将孩子判给他愿意随之生活的一方。离婚后,子女无论由
2024-05-10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其中涉及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证据审查机制、案件审理程序以及审核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内容。通知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程序公正、审判公开等原则,并明确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