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反贪局办案期限大体为6个月。检察院反贪局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简称反贪总局,是设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内部的重要职能机关,是贪污贿赂的中央检察工作部门。检察院办理的渎职类案子,刑事拘留的最长时间为14天;取保候
2025-02-09
取保候审只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种强制措施,并不代表案子的了结。按照法律规定,被取保候审人要随传随到、不得离开所在地的县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被取保候审、监视居
2025-01-14
要多久才能接到传讯要结合检察院案件量的多少及案件的复杂程度决定,但不能超过十二个月。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
2024-12-18
案子到检察院,取保候审是否容易,关键是看犯罪嫌疑人是否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如果被宣告缓刑的罪犯在押,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先行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
2024-11-17
取保候审后,检察院不起诉,案子就算了结了。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应当同时对侦查中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解除查封、扣押、冻结。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人民检察院
2024-10-06
检察院办理的渎职类案子,刑事拘留的最长时间为14天;取保候审在逮捕前,由犯罪嫌疑人或他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其委托的律师可以提出。人民检察院认为需要逮捕的,在拘留后3日内由侦查部门移送审查逮捕部门审查。接到逮捕的意见书后,在7天内,决定是否逮捕。逮捕后一
2024-05-28
公安局把案子移交检察院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取保候审: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羁押
2023-09-18
取保候审的钱是在解除取保候审时即可当场退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前款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应当退还保证金。(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第六十六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
2022-06-10
取保候审后,检察院不起诉,案子就算了结了。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应当同时对侦查中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解除查封、扣押、冻结。人民检察院作出撤销不起诉决定、
2022-02-21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检察机关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申请取保候审时,可以向负责侦查的公安机关申请。(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2020-05-25
只要符合条件案件到了检察院同样可以办理取保候审。如果案子移送到检察院是为了批准逮捕,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由公安局取保候审,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后,继续移送检察院批准逮捕。人民检察院追诉犯罪应当客观、全面,因此,在审查起诉时要注意审查有无遗漏犯罪嫌疑人
2020-05-25
取保候审后移送检察院,检察院随时可以传唤犯罪嫌疑人。《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辩护人、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并记录在案。辩护人、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提出书面意见的,应当附卷。在嫌疑人、被告人违反
2020-05-25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并因此发生重大事故,导致严重后果如人员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重大损失,将受到刑法处罚。具体刑罚根据肇事后的行为如逃逸、事故责任等有所不同。此外,解释还规定了特定情况下交通肇事罪的定罪处罚情形,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