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企业法》中关于有限合伙企业债务承担的规定。新加入的有限合伙人仅对其认缴的出资额承担债务责任。有限合伙人在特定情况下自动退伙,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有限合伙人不会影响企业运营。继承人可继承有限合伙人资格。退伙的有限合伙人仅对其退伙前发生的债务承担责任
2025-09-13
有限合伙人的特殊性质,包括与普通合伙人的区别以及责任范围。文中介绍了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在企业经营中的不同角色和职责,以及在中国市场中的现状和参与管理模式。有限合伙人不得对合伙企业以劳务出资,不参与经营,仅按出资比例分享利润和承担亏损,并对合伙债务
2025-09-10
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的继承规定。普通合伙人退伙或死亡时,继承人需决定是否成为新合伙人并遵守相关规定。有限合伙人的遗产由其继承人继承其在企业中的份额。制定合理的继承处理办法有利于保护合伙企业及其债权人的利益。
2025-09-09
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在劳务、法人、对外转让出资、出资、竞争、交易、事务执行、丧失偿债能力、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和财产继承等方面的区别。
2025-09-07
私募基金有限合伙人的条件。自然人作为有限合伙人需满足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一定金额等条件,同时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得低于100万元。另外,有限合伙企业的设立需要满足多个条件,包括至少两个合伙人、书面合伙协议、出资等。相对于公司类企业,其设立条
2025-07-31
有限合伙企业中虚假出资和抽逃资金行为的责任问题。有限合伙人若在有限合伙企业中虚假出资或抽逃资金,应参照公司法和刑法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法律依据包括《合伙企业法》的相关条款,如第六十五条和第一百零三条第一款。尽管法律没有直接规定有限合伙人抽逃出资的责任
2025-07-30
有限合伙人的出资方式和责任。有限合伙人可以以货币、实物、知识产权等出资,但不能以劳务出资。他们需要足额缴纳出资,否则需承担违约责任。有限合伙人不能执行合伙事务,但在特定情况下需承担与普通合伙人相同的责任。此外,有限合伙人与普通合伙人在责任承担、关联交
2025-07-26
有限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方式。根据《合伙企业法》,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而有限合伙人则以认缴的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有限合伙企业在面对债务时,应首先用其全部财产清偿,不足部分由普通合伙人承担。此外,因有限合伙人故意或重大过失产生的债务
2025-07-23
有限合伙人的撤销权行使方式,包括撤销侵权行为、撤销受委托人的执行权以及有限合伙人与普通合伙人的区别。在债务承担、关联交易、竞业禁止、财产份额出质和转让以及出资方面,有限合伙人与普通合伙人存在显著差异。
2025-07-14
我国私募基金有限合伙协议约定保底的有效性问题。我国对有限合伙人的保底条款持否定态度,并禁止提供优先级份额认购者保本收益安排。有限合伙人的保底条款分为内部保底和外部保底,前者存在较大的违法风险,后者属于非典型的保证担保性质,一般认定为有效,但在私募基金
2025-07-05
新《合伙企业法》规定的合伙企业类型及其基本特征。合伙企业主要分为普通合伙和有限合伙两种类型,前者由普通合伙人组成,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后者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有限合伙人责任限于认缴出资额。此外,合伙企业具有由各合伙人组成、共同出资、共同经营、
2025-07-05
合伙企业在清偿债务时的责任分配问题。普通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组成,他们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企业则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后者责任仅限于认缴的出资额。合伙人对于合伙企业的债务属于补充性责任,在合伙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方需承担
2025-07-04
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中合伙人对债务的承担方式。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以合伙企业财产承担债务为前提;有限合伙人责任限于其认缴的出资额;特殊普通合伙中,造成合伙企业债务的合伙人应承担无限责任或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责任限于财产份额。这些规定
2025-07-04
有限合伙企业中合伙人是否构成抽逃出资罪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知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规,虚假出资或抽逃资金的行为由有限合伙人实施,可能构成犯罪。法律对于抽逃出资的行为有严格的处罚规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款等。同
2025-06-26
有限合伙制度的内涵特征。有限合伙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共同组成,具有双重责任形式并存的特点。有限合伙人不参与合伙事务处理,并以出资为限承担债务责任。此外,有限合伙属于非法人团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团体性和对外承担责任的相对独立性。
2025-06-20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