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法中驱逐出境的适用主体和适用方式。适用主体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不适用于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适用方式包括独立适用和附加适用,决定适用时需考虑犯罪情节、罪行轻重、国际形势及犯罪人的国籍国与我国的外交关系。旨在维护国家
2025-06-26
驱逐出境的适用范围、适用法律规定以及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国犯罪时的定罪量刑。针对犯罪情节轻重不同的外国人,驱逐出境的适用方式分为独立适用和附加适用两种。中国在适用驱逐出境时具有灵活性,根据案情及多方面因素做出决定。
2025-06-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中国公民在境内犯罪的驱逐出境规定。驱逐出境是一种刑罚,适用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情节严重的外国人,包括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中国公民。该刑罚可以单独适用或与其他刑罚附加适用,判决由人民法院作出。外国人在中国
2025-04-07
中国对外国犯罪人适用驱逐出境的原则。根据《刑法》规定,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或附加适用驱逐出境。适用时,需考虑罪刑相适应、主刑轻重及犯罪人的居留资格等因素。对于罪行严重、人身危险性大的外籍被告人,应附加适用驱逐出境。因此,只有在符合相关规定和原则
2025-03-20
由此可知,驱逐出境只适用于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我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应依刑法规定定罪量刑,依其犯
2025-02-15
驱逐出境是指对犯罪的外国人强迫离开中国国(边)境的一种特殊的刑罚方法。如某外国人在我国犯盗窃罪,可以单独判处驱逐出境,也可单独判处有期徒刑。对于判处主刑,附加适用驱逐出境的,一般应在主刑执行完毕后,执行驱逐出境。是否判处犯罪的外国人驱逐出境,是独立适用
2025-02-11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本国人犯罪是不会被驱逐出境的,只有外国人犯罪,在服刑结束后,才会被驱逐出境,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不得入境。驱逐出境是指对犯罪的外国人强迫离开中国国(边)境的一种特殊的刑罚方法。如某外国人在我国犯盗窃罪,可以单独判处驱逐出境,也可单独
2025-02-04
驱逐出境是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的方法。由于驱逐出境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故符合附加刑的基本特征;由于驱逐出境仅适。独立适用驱逐出境的,从判决确定之日起执行;附加适用驱逐出境的,从主刑执行完毕之日起执行。驱逐出境只适用于不具有中国国籍
2025-01-12
驱逐出境是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的刑罚方法。由于驱逐出境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故符合附加刑的基本特征;由于驱逐出境仅适。但是,应当慎重适用驱逐出境,适用时不仅要考察犯罪的性质、情节与犯罪人的具体情况,而且要考虑我国与其所属国之间的关
2025-01-08
适用于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即对于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中国公民包括港澳台人员,不适用单独或附加判处驱逐出境的刑法。即使在我国具有居留资格的外国人在国外实施国际犯罪,在该
2025-01-07
对于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中国公民,不适用单独或附加判处驱逐出境的刑法。根据这一规定,驱逐出境适用方式有两种:一是独立适用。
2024-12-27
驱逐出境只适用于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应依刑法规定定罪量刑,依其犯罪结果单独处以主刑或附加刑或者处以主刑和附加刑,对此,刑法专门规定:“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
2024-12-24
驱逐出境,是指将犯罪分子从我国境内驱逐到我国境外的一种刑法处罚。对于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中国公民,不适用单独或附加判处驱逐出境的刑法。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应依刑法规定定罪量刑,依其犯罪结果单独
2024-11-27
驱逐出境,是指将犯罪分子从我国境内驱逐到我国境外的一种刑法处罚。对于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中国公民,不适用单独或附加判处驱逐出境的刑法。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应依刑法规定定罪量刑,依其犯罪结果单独
2024-11-18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外国人在我国犯罪的,可以对期驱逐出境,而驱逐出境是可以单独使用或者附加适用的,驱逐出境由公安机关执行。驱逐出境又称限期离境。对于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中国公民,不适用单独或附加判处驱逐出境的刑法
2024-11-09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公司法中关于监事会的设立和职权的相关内容。包括监事会的组成和人数、成员的产生方式、监事会主席的职责、监事的任期及变动处理,以及监事和监事会的职权等方面。同时强调了监事在公司中的重要性和监督作用,并明确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信访复查不受理的解决方法。如果公民对信访部门的决定不服,可申请复查,如信访机关不受理,可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诉。但需注意,如果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并以同样事实和理由反复投诉,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将不再受理。同时,对于违反规定的行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