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淆行为、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享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的限制竞争行为、政府机构的限制竞争行为、商业贿赂行为以及虚假宣传行为和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等多种不正当市场行为的表现和特征。这些行为限制了市场竞争,误导消费者,妨碍了市场公平交易和良性发展。
2025-04-02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非法的或者有悖于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和方式,与其他经营者相竞争的行为。按照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规定:商品混同行为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1、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商业诽谤行为是指经营者采取捏造、散布虚伪事实等不
2025-02-18
(一)金融业不正当竞争的概念和特征我国立法对金融业不正当竞争尚无明确规定,现参照一般不正当竞争的概念和特征,暂作如下解释,金融业不正当竞争是指金融机构或者相关从业人员违反国家有关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金融机构合法权益,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金融业不正当竞
2025-01-31
网络环境下侵犯商标权及商业混同行为主要表现在将他人的注册商标尤其是驰名商标注册为域名,利用他人商标的知名度进行不正当竞争。5利用网络技术措施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只规制于经营者的行为,即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
2024-12-22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从行为主体来看,主要表现为内部人(雇员)侵害、保密义务人侵害以及第三人侵害,从行为方式来看,主要表现为秘密窃取、利益诱骗、强取豪夺、非法披露和非法使用等。根据我国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之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方
2024-12-22
侮辱、诽谤是常见的名誉侵权行为,民法通则101条明令禁止用侮辱、诽谤的方式损害他人名誉。对法人名誉的侵害,主要表现在散布有损法人名誉的虚假消息,如虚构某种事实,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以图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等等,这些都是侵害法人名誉权的侵
2024-12-05
商业秘密的侵犯行为包括间接侵权和直接侵权两种形式,以及其他表现形式。根据《反不当竞争法》第九条的规定,经营者不得通过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等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的商业秘密,也不得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已获取的商业秘密。同时,违反保密义务或
2024-11-28
虚假广告不属于非法经营罪的行为表现,虚假广告是属于违法广告法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第二十八条 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第二百二十五条 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4-10-08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下两方面的行为:一是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的行为。这通常表现为投标人之间相互通气,彼此就投标报价形成书面或口头的协议、约定,或者就报价互相通报信息,以期避免相互竞争,牟取不正当的利益。
2024-08-27
滥用优势地位行为,是指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公平竞争的行为。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2024-04-13
即甲将乙已经享有商标权的文字作为商号进行登记,从而产生的商标权与商号权的冲突。原告认为,被告蜜*儿服饰(北京)有限公司在北京登记带有“蜜*儿”字号的企业名称明显属于不正当竞争,为此向法院提起诉讼。再比如,北京的一家老字号企业就“信*斋”被他人注册为服务商
2024-03-14
商业贿赂行为,是指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商品或者购买商品,提供服务或者接受服务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商业贿赂行为是一种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这种行为都存在。回扣是商业贿赂行为中的
2024-03-09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一部旨在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倡导公平有序竞争的法律。此法对于保护合法市场参与者的权益和打击不法市场经济行为有着重要意义。按照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规定:商品混同行为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1、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商业诽谤行为是指经
2023-12-06
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2、过失,即应当知道于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的侵犯行为。
2023-10-18
侵犯商业秘密罪侵犯的客体为商业秘密权利人对商业秘密所拥有的合法权益以及受国家保护的正常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商业秘密。 侵犯商业秘密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反不正当竞争法律法规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
2023-09-05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单位犯罪的界定和特征,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单位犯罪的主体可以是公司、企业等组织,具有法定性、整体意志和整体利益的特征。对于单位犯罪,单位需承担刑事责任,通常会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