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套房贷首付比例的计算方法,受到城市、政策和个人信用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具体比例可能有所不同。另外,还讨论了贷款未获审批、失业期间房贷分期等问题对首付退款的影响。在不同的特定情况下,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具体需参照《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并根据
2025-04-05
实务操作中,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问题的公告》规定,企业按税法规定实行加速折旧的,其按加速折旧办法计算的折旧额可全额在税前扣除。例:某企业2014年6月购买一台电脑,固定资产入账价值4800元,企业2014年7月开始按照折旧年限3年,残值
2024-08-07
例如,《南京市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规定,拆迁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业,属于营业用房的,应给予不超过拆迁补偿款8%的补偿;属于非营业用房的,应当给予不超过拆迁补偿款5%的补偿。无法根据损益表确定的根据生产经营者在征收决定发布前12个月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推算
2024-04-25
根据《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试行)》,个人转让股权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式是将股权转让收入减去股权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然
2024-04-04
具体平均办法为:以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按国家规定:离职获得的经济补偿金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才需要
2023-10-20
企业所得税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税种之一,计税依据是企业收入减去支出的余额。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抵扣办法的规定,工资、业务招待费、福利费、税金等都要进行税前抵扣。如果企业对这个抵扣标准不熟悉的话,很容易在计算所得税的时候出现错误,那么企业所
2023-10-16
众所周知,如果工资达到一定标准是要交个人所得税的,这是公民应履行的纳税义务。工资税计算方法如何呢? 个人工资达到5000元以上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同时《国务院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是为贯彻执行《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
2023-07-26
目前继承房产需要缴纳税费的为契税、合同印花税、权证印花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印花税暂行条例》第五条,印花税实行由纳税人根据规定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购买并一次贴足印花税票的缴纳办法。为简化贴花手续,应纳税额较大或者贴花次数频繁的,纳税人可向税务机关提
2022-10-09
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第九条扣缴义务人每月所扣的税款,自行申
2022-03-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二条 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除依照本法关于税收优惠的规定减免和抵免的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其他条件。
2021-12-27
企业所得税实行按年计征、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的办法。这种检查查补的税款,其滞纳金应从汇算清缴结束的次日起计算加收,罚款及其他法律责任,应按征管法的有关规定执行。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企业所得税由纳税人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缴纳。
2020-05-25
实务操作中,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问题的公告》规定,企业按税法规定实行加速折旧的,其按加速折旧办法计算的折旧额可全额在税前扣除。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根据上述规定,如果企业发生的该项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费用符合财税〔2014〕75号文件
2020-05-25
具体平均办法为:以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2020-05-25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新《民诉法》下的诉讼保全程序,包括担保要求、申请方式、财产保全措施、诉前和诉讼中的保全申请时间以及保全对象的界定。担保不是必须的,法院有一定的裁量权;申请方式包括书面和口头;保全措施包括查封、扣押等;诉前保全在起诉前,诉讼保全在诉讼程序开始后;保全对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公司法中关于监事会的设立和职权的相关内容。包括监事会的组成和人数、成员的产生方式、监事会主席的职责、监事的任期及变动处理,以及监事和监事会的职权等方面。同时强调了监事在公司中的重要性和监督作用,并明确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