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进入二手房买卖中介服务场所不要马上签二手房中介服务合同。卖房人或者购房人进门后首先应该认真阅读二手房买卖中介服务合同格式条款并谨慎思考,不急于签字,谨防掉入合同霸王条款陷阱。一些二手房买卖中介惯用的伎俩是,消费者进门就递上格式合同,不容你看清楚
2025-02-11
正规二手房中介必须有两证。只有经营许可证,没有资格证书的,一般是咨询机构,可以搞房屋政策、信息等咨询,不可搞房屋的租赁、买卖等中介服务;只有资格证书,没有经营许可证的,属非法经营。在看“两证”时,最好把注册号记下来。一旦与中介机构发生纠纷,便于向消协
2024-08-28
人们通过房产中介咨询、购买、出售、租赁房产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房产中介在房产交易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据有关部门统计约50%的新建商品房销售和90%的二手房买卖是通过房地产中介企业实现的,其中存在的主要欺诈行为有:。如何绕开“陷阱”租赁房屋,很难不找中介公司。
2024-07-31
长沙市司法局12348法律维权专线发布了一则法律警示,提醒市民在购买无证二手房时要谨慎。文章以长沙市民张先生的案例为例,说明了在购买无证二手房时可能遇到的法律陷阱。张先生
2024-03-04
二手房屋买卖要小心陷阱!现在政策调控还很严酷,在这种情况下买房,赚钱难,大家要比平时更加谨慎,不然那么多年的积蓄就会毁于一旦!二手房最大的问题,在于产权是否明晰,一定要明白,在与卖方交涉中,有可能出现卖房者非产权人的情形,这不仅是欺诈行为,也有可能影响
2023-06-30
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业主故意隐瞒房屋的真实情况,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022-10-10
仲裁具有司法行为的效力,一旦判决书生效,当事人不得再以同一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2-1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九十五条,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或者限制转让的标的物,依照其规定。
2022-08-15
首先,进入二手房买卖中介服务场所不要马上签二手房中介服务合同。卖房人或者购房人进门后首先应该认真阅读二手房买卖中介服务合同格式条款并谨慎思考,不急于签字,谨防掉入合同霸王条款陷阱。其次,很多二手房买卖中介服务企业中,店堂收费公示牌和合同中,绝大多数只
2020-07-21
目前在二手房交易中,买卖双方应当面交割房款,中介只是履行监督职能。一些中介工作人员常常用各种方法劝说客户把房款交给中介代管,但是房款一旦交给中介,中介公司又以各种理由拖延交易时间,占用、挪用客户的房款为公司牟利,一些中介占用客户房款长达二三个月,给买
2020-07-21
房产中介在介绍房子时,一般只会“拣好听的说”。房产中介处于“中间商”的位置,其只有在撮合成交之后才能取得报酬,因此,他们还要做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努力把房源推销出去。为了增加房子成交成功的概率,中介不会主动说出房子的缺点,除非是购房者自己看出来的,
2020-07-21
二手房交易繁杂冗长,不少中介都可能在卖方和买方都不知情的情况下,隐瞒真实的房屋交易信息,采取低价收进高价卖出房屋的方式赚取中间差价,因此必须做好防范措施。当你在买二手房时,一定要记得选择服务有保障、有相应风控措施的中介机构,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规避交易中
2020-07-21
由于房地产中介市场发育尚不完善,非法行为时有发生,消费者应当注意。中介陷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但为免看完楼后与中介公司有任何争拗,签字前谨记一定要看清“看楼纸”上所写的内容,切草草签个字了事。大部分市民对二手房地产的交易流程不一定熟悉,当他们看
2020-07-21
二手房交易繁杂冗长,不少中介都可能在卖方和买方都不知情的情况下,隐瞒真实的房屋交易信息,采取低价收进高价卖出房屋的方式赚取中间差价,因此必须做好防范措施。当你在买二手房时,一定要记得选择服务有保障、有相应风控措施的中介机构,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规避交易中
2020-07-21
有的时候中介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与事实不符。如房源本不是南北朝向的被说成是南北朝向;说的是精装修,在我们看来都是普通装修;同一个中介公司的不同员工在网上发布的同一房源,价格却有不同。而且有购房者反应:同一套房子,同一中介公司的不同工作人员发布的价格有75
2020-07-21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其中涉及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证据审查机制、案件审理程序以及审核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内容。通知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程序公正、审判公开等原则,并明确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