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经营期限届满前股东能否要求解散公司的问题。根据公司的章程规定和其他解散事由,股东可以通过决议修改章程条款以使公司继续存续或召开股东会决议解散公司。另外,如果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法院判决强制解散
2025-07-29
公司解散的相关内容。公司解散分为自行解散和强制解散两种情况。自行解散是基于公司章程或股东决议,而强制解散则是因为政府行为或法院判决。公司法规定了多种解散公司的情形,包括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解散、公司合并或分立需要解散等。强制解
2025-07-19
有限责任公司解散的事由。一般解散事由包括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解散等。强制解散事由则是主管机关决定、责令关闭等。股东请求解散的事由是当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使股东利益受损且无法通过其他途径解决时,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1
2025-07-19
新公司法中关于股东申请强制解散公司的法律规定。文章介绍了适用该规定的法律条款、申请强制解散公司的条件和程序,以及公司解散的一般原因和强制解散的原因。文章强调了在申请强制解散公司前,股东应首先寻求其他解决途径,并指出强制解散是主管机关或法院作出的命令。
2025-07-19
公司解散的分类及原因。公司解散分为一般解散、强制解散和请求解散。其中,一般解散是由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等原因导致的,而强制解散则是因为公司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等原因被主管机关或法院命令解散。请求解散是在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时,股东请求法院解散
2025-07-05
公司解散后追诉时效的计算方法,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诉讼时效为三年,从知道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同时,还介绍了公司解散的五种法定情形,包括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股东会议解散、合并分立解散、公司行政强制解散和司法强制解散。公司解散程序完成后应办理注销登记
2025-06-30
公司组织中的人合性和资合性的关系及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当股东间失去基本信任关系时,公司易陷入僵局。公司法对陷入僵局的公司提供了治理条款,股东有权强制解散公司,但禁止滥用该权利。公司陷入僵局的原因包括股东人数少、利益冲突大、人合性特点重要等。公司制度设
2025-06-30
企业关闭时劳动合同解除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企业关闭属于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定理由,劳动者有权要求解除合同并获取经济补偿。解散公司的原因包括任意解散和强制解散,其中任意解散可由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等原因引发,而强制解散则是因为公司受到
2025-06-25
股份转让合同的退股合法性问题。根据法律规定,要求退股属于无效行为,公司无权强制股东退股。只有在公司解散清算等特定情形下,才能实现退股目的。公司章程可约定相关事项,但必须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否则无效。强制退股的约定也属无效。
2025-06-23
新公司法关于公司解散方式的规定。新公司法第180条详细列举了公司解散的原因,包括任意解散和强制解散两类。同时,公司解散的原因进行了归并,并对责令关闭的内容进行了扩大。公司解散后,进入清算程序,停止积极营业活动,但公司法人资格仍然存在。关于解散公司的恢
2025-06-14
公司解散的概念及其原因。公司解散分为一般解散、强制解散和请求解散三种情况。一般解散的原因包括营业期限届满、股东会决议解散、公司合并或分立等。强制解散则是由于主管机关决定、责令关闭或被吊销营业执照等情况导致的。请求解散则是在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时,
2025-05-28
公司审理期间是否可以清算的问题。指出股东请求解散公司和申请法院进行清算是两个独立诉讼,解散公司诉讼未决期间,法院不受理清算申请。即便公司解散后,清算一般应由公司自行进行,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由法院强制清算。同时,法院在受理解散公司诉讼时不会同时受理清算
2025-05-28
个人独资公司解散的条件和情形。解散条件包括投资人决定解散、投资人死亡无继承人或继承人放弃继承、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情形。解散流程包括投资人自行清算或债权人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进行清算。解散方式分为自行解散和强制解散。
2025-05-15
公司法关于司法解散公司的条件规定。请求主体资格需满足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10%以上的股东,且确立持股比例。公司陷入僵局并导致经营管理严重困难时,才满足司法解散的条件。同时,规定了其他解决公司僵局的救济方式,如强制股份收购等,避免解散公司作为不得已的
2025-05-15
公司清算的启动原因和重要性。公司自行清算在公司出现解散事由后15天内启动,强制清算则在自行清算无法启动时通过公权力介入进行。公司清算旨在保护股东、债权人和利益相关人的利益,维护经济秩序稳定。清算涉及多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是公司终止的必要步骤。
2025-05-15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公司法中关于监事会的设立和职权的相关内容。包括监事会的组成和人数、成员的产生方式、监事会主席的职责、监事的任期及变动处理,以及监事和监事会的职权等方面。同时强调了监事在公司中的重要性和监督作用,并明确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信访复查不受理的解决方法。如果公民对信访部门的决定不服,可申请复查,如信访机关不受理,可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诉。但需注意,如果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并以同样事实和理由反复投诉,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将不再受理。同时,对于违反规定的行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