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的定义及要件。该罪侵犯的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秩序,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犯本罪的人员将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量刑将更为严厉。
2025-07-19
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的辩护流程。辩护人在法庭上通过首部、正文、前言和辩护理由等部分进行辩护。辩护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条款,目的是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或应减轻刑事责任。最终,辩护词以结束语形式进行归纳和小结,提出处理建议。
2025-05-20
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是指故意煽惑、挑动群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行为。所谓煽动,是指以鼓动性言词或文字劝诱、引导、促使他人去实施犯罪活动,煽动的内容必须是暴力抗拒国家法律实施,煽动的对象必须是群众。如果煽动群众以和平方式如沉默的方式抗拒国家法律
2024-07-25
"造成严重后果",一般是指:妨碍了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所煽动的暴力行为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的。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4-06-18
根据刑法分则第六章的规定,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共有122种罪名,分为以下九类。第一类是扰乱公共秩序罪,包括妨害公务罪、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等。第二类是妨害司法罪,包括
2024-04-09
所谓煽动,是指以鼓动性言词或文字劝诱、引导、促使他人去实施犯罪活动,煽动的内容必须是暴力抗拒国家法律实施,煽动的对象必须是群众。
2023-11-29
“造成严重后果”是本罪的加重处罚事由,主要指妨碍了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所煽动的暴力行为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的。第二百七十八条 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造成严重后果
2023-11-20
煽动群众暴力抗拒执法的行为,按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来定罪;第二百七十八条 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所指群众,一般应理解为三人以上的特定
2023-08-12
1、构成本罪的的主体为一般主体;3、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法律的实施秩序;4、客观方面体现在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第二百七十八条,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023-02-10
1、由于我国现行《刑法》中没有造谣罪,但网络造谣可以根据具体情节涉嫌构成构成诽谤罪、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非法经营罪、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等罪名,部分罪名将面临最高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2022-05-13
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是指故意煽惑、挑动群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行为。
2022-05-07
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2-04-19
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所谓煽动,是指以鼓动性
2022-03-08
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以煽动暴力抗拒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的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激起民族仇恨、民族歧视,应按想象合犯的原则从一重处断,以
2022-02-07
在具体制作法庭辩护词时,分两段。第二百七十八条 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0-07-21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公司法中关于监事会的设立和职权的相关内容。包括监事会的组成和人数、成员的产生方式、监事会主席的职责、监事的任期及变动处理,以及监事和监事会的职权等方面。同时强调了监事在公司中的重要性和监督作用,并明确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信访复查不受理的解决方法。如果公民对信访部门的决定不服,可申请复查,如信访机关不受理,可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诉。但需注意,如果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并以同样事实和理由反复投诉,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将不再受理。同时,对于违反规定的行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