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性证据规则又称为关联性证据规则,是指只有与本案有关的事实材料才能作为证据使用。美国联邦证据法第403条规定:“证据虽然具有关联性,但可能导致不公正的偏见、混淆争议或误导陪审团的危险大于该证据可能具有的价值时,或者考虑到过分拖延、浪费时间或无需出示重
2024-12-08
现代各国刑事证据法多限制口供的证明能力,不承认其对案件事实的独立和完全的证明力,禁止以被告口供为有罪判决的唯一依据,而要求提供其他证据予以“补强”。自侦案件中证人证言和被告人供述对于犯罪是否成立以及定性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坚持口供补强规则。确立优势证
2024-10-12
1、刑诉法第43条、45条以及《解释》第54、55、56条分别规定了审判机关收集、调取证据的权利义务和一些具体的操作程序。 2、最佳证据规则适用于书证,是指原始文字材料的效力优于复制件,因而是“最佳证据”。新法将证据概念修改为“可以用于证明
2024-09-30
证明力又被称为证据价值,它是指证据在认定事实上发生作用的力量,即证据对于事实的裁判者形成心证的影响力,包括证据的可信性和狭义的证明力两个方面。 一方当事人提出的下列证据,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但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确认其证明力:
2024-08-10
1、修改了证据的概念。旧法将证据定义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鉴定过程和鉴定意见既科学又合法的鉴定材料方可作为审查逮捕的依据。在审查此类证据时要注重审查其时间是否连续,内容有无删节。《刑事诉讼法》废除了过去法官单方审查判断证据的做
2024-08-01
刑事证据的概念定义在我国法律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刑事证据的定义违反了定义不能循环的逻辑规则,导致定义项包含了被定义项,使得定义不明确。其次,证据的概念与证据种类的
2024-05-25
1、联合发布的证据规则为《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要求各级政法机关以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依法惩治犯罪、保障人权,确保办理的每一起
2024-05-10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音的材料,是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以违法证据排除规则排除使用。证据的取得首先要合法,只有经过合法途径取得的证据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从有利诉讼的角度来说,录音应尽早进行。准备好取证的事项和希望对方承认的事实
2024-04-11
刑事诉讼是实现国家刑罚权的活动,其中心内容是解决被追诉者的刑事责任问题。刑事诉讼中,必须要有证据来支撑,那么刑事证据运用规则?
2024-03-25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对非法取得的供述和非法搜查扣押取得的证据予以排除的统称,也就是说,司法机关不得采纳非法证据,将其作为定案的证据,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
2024-03-17
刑事诉讼是解决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诉讼,是代表国家对其进行追究,将直接影响到犯罪嫌疑人的最根本的权利,在我国刑事诉讼过程中,刑事证据排除规则非常重要。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
2024-03-05
某一证据能否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进行审查判断,即为认证。我国刑诉法第42条第二款规定,“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最高法院《解释》第58条进一步明确,“证据必须经过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否
2024-02-05
被告人翻供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比较常见,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刑事案件证明标准的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对口供的运用规则和认定标准及相关刑事证据规则的规定较少,不仅影响了对口供及案件证据的准确认定,而且增加了对被告人翻供案件证据和事实认定的复杂性。如何准
2024-01-06
刑事证据的审查,是指司法人员对于已经收集到的各种证据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审查判断,鉴别真伪,以确定各个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并对整个案件事实作出合乎实际的结论。
2023-12-02
第五十一条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第五十三条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人民检察院起诉书、人民法院判决书,必须忠实于事实真象。第五十七条人民检察院接到报案、控告、举报或者发现侦查人员以非
2023-11-25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其中涉及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证据审查机制、案件审理程序以及审核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内容。通知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程序公正、审判公开等原则,并明确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