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拆迁纠纷一般需要什么证据?
拆迁起诉需要的证据包括提供过渡时期临时用房给被拆迁人的证据等,此外还需要提交以下证据:
1、被拆除房屋的所有权证;
2、证明被拆除房屋的结构、房屋的性质、房屋的建筑面积等证据;
3、当被拆除的房屋所有权证上记载的所有人与主张权利的被拆迁人不同时,还需要提交证明拆迁人对于被拆迁房屋享有接受补偿安置权利的证据;
4、证明房屋被拆除的时间的证据;
5、已达成前拆补偿协议的,还应当提交拆迁补偿协议;
6、经过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的裁决的,还应提交裁决书;
7、拆迁许可证;
8、房屋拆迁公告及张贴公告的照片资料;
9、新建建筑物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工程竣工验收证明;
10、房屋被拆除前的面积丈量报告;
11、向被拆迁人支付补偿金、房屋搬迁费、电话迁移费、及过渡期安排补助费的凭证;
12、用以安置被拆迁人的房屋平面图、建筑面积、竣工验收报告等。
当被征收人收到相关征收拆迁信息时,首先需要整理被征收房屋的相关权属证书及证明文件,最基本的证件包括房屋产权证书和土地适用权证书,如房屋是经营性房屋,还需准备好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明,以及纳税证明等。这些证件的原件一定要留存在自己的手中。
其次对房屋的外景,内室,结构以及周围环境进行拍照,拍照时需注意房屋的地理位置应尽量明确,同时为了证据更加严谨,在拍照录像时,选取可以证明此时拍照时间点的景物
二、拆迁这一系列过程中的相关文件是什么?
1、拆迁公告,拆迁补偿安置公告等告知类文件。在拆迁前,地方有关部门会发布相关文件,文件名称多种多样,例如:拆迁告知书,明白纸等,这时需要将这些文件进行拍照留存。
2、拆迁安置协议。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是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为明确房屋拆迁补偿安置中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协议。补偿协议应尽量明确具体,相关条款须列明,不能相信拆迁人的口头承诺,空白协议绝对不能签署,协议签署后,被拆迁人须保留一份协议书原件。
3、房屋评估报告。当房屋评估机构对房屋进行评估完成后,会出具一份房屋评估报告,被拆迁人对其有异议的,可申请重新复核,对复核仍有异议,可向房屋评审委员会申请鉴定,这其中的各个阶段所接到的文件,都要妥善保存。
三、拆迁协议签署后引发生纠纷的原因有哪些?
1、拆迁协议签署后引发剂纠纷的原因包括一方不履行约定等。
常见不履行约定的情形包括,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合同后,未按期搬迁而引发的纠纷。
2、以下情形出现后,也有可能会引发纠纷:
(1)被拆除房屋的承租人涉诉纠纷。房屋拆迁中,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就补偿安置达成了协议,但是房屋的承租人有正当理由而拒不腾迁引发的纠纷。
(2)过渡房屋的腾退纠纷。被拆迁人按期退还周转房即是其民事义务又是其行政义务。被拆迁人违反协议,拒绝腾退周转房而引发的纠纷。
(3)无效拆迁补偿安置合同纠纷。
(4)房屋拆迁安置协议履行纠纷。拆迁人在安置房建设过程中,擅自改变安置房的结构、面积、朝向等,致使拆迁安置合同无法履行,被拆迁人坚持要求依照协议补偿或安置而引发的纠纷。
拆迁协议的解除流程。包括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对方承担相应责任,拒绝搬迁时可依法起诉,拆迁协议反悔可提起民事诉讼,及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无法达成时,需经行政裁决后才能提起行政诉讼的流程。行政裁决是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包括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具体内容,且当事人可在
行政起诉的条件和注意事项。要提起行政起诉,需满足原告主体合格、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提起诉讼的方式等条件。同时,要注意不能对抽象的行政行为提起起诉,注意复议前置的情况,注意诉讼时效以及被告主体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些不能提起行政诉讼的事
前期征地拆迁纠纷的处理方法和策略,包括宣传教育、协商调解、司法途径解决等。同时,也阐述了在征地拆迁中遇到违法强拆的处理方式,如获取证据、紧急报警、申请信息公开等。文章提供了多种解决征地拆迁纠纷的方法,包括协商、法律救济等,对于面对征地拆迁问题的人们具
家庭拆迁纠纷的解决方法。首先需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征收与补偿的流程和执行标准。家庭成员间若有分歧,可通过家庭内部协商或寻求专业法律援助解决。如认为拆迁行为违法,可提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另外,介绍了农村房屋拆迁中的人头费相关问题,包括其定义和补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