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损害赔偿所引起的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如果医院因过失侵害患者的生命健康权,侵害人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时,享有收取医疗服务费的权利,并负有及时、正确及符合医疗规程为患者进行医疗服务的义务。患者则享有及时、正确得到医疗服务的权利,并负有支付医疗费的义务。因此,医疗损害属于《民法通则》调整的范围。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患者到医院就医并非完整意义上的“消费者”,医院也谈不上对患者“欺诈”。因此,医疗损害不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此外,根据我国国情,如果发生纠纷硬要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判令医疗机构双倍返还医疗费,不仅不符合国情,也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不适用《合同法》。虽然医疗服务合同也是一种协议,但由于医疗服务合同的特殊性、意外性和多变性,不存在履行合同中对瑕疵担保允诺。因此,患者要以追究违约责任是难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如果产生纠纷,患者提起“侵权之诉”法院只能依照《民法通则》来审理此类纠纷。
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主要包括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和违反后合同义务的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当事人于缔约之际具有过失,导致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撤消,使另一方当事人受有损失,或因当事人违反对他人的照顾和保护义务,使他方当事人受有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例如,患者在就诊前受到医院过失伤害,如急诊找不到医护人员、挂号室拒收大额现钞等情形。
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双方不履行合同债务时依法产生的法律责任。在医疗合同中,主要是医院没有按约定或规定履行义务,如没有及时抢救患者或耽误治疗时间、没有按约定或诊疗常规医治患者、在诊治过程中由于过失而致医疗事故发生等。
后合同义务是随着合同关系的进展,依事态情况而发生的附随义务。例如,病人出院后,由于医院没有明确告知服药的方法和剂量而致患者错误服用而受到伤害,或患者在诊治结束后医院没有保护患者的隐私,予以暴露或张扬,或擅自将其可辨认当事人的照片用于发表等。
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构成有以下要素:
医疗事故的行为主体与责任主体是同一的,都是医疗单位。医务人员的职务行为都是医疗单位的行为,因此,由这些行为而产生的医疗事故应由医疗单位承担民事责任。
医疗事故的人身损害事实包括侵害受害人的生命权或健康权,以及由此造成的财产利益损失和精神痛苦。医疗事故造成的损害后果必须是医疗机构的医疗违章行为所致。
医疗事故责任构成中的违反义务行为包括违约行为和违反绝对义务的行为。医疗机构违反义务的行为与患者人身损害后果之间必须具有因果关系。
医疗机构的主观过错是医疗事故责任构成的重要要素。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如果存在违反义务的行为,并由此导致患者的人身损害,医疗机构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医疗机构对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的情况,应该承担赔偿责任。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可以通过赔礼道歉、恢复名誉和赔偿损失等方式进行补偿,也可以通过调解解决纠纷。
医疗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是合法执业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患者发生了人身损害的事实、医患双方存在医疗行为、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的行为与患者损害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医疗机构主观上存在过错。了解这些要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医疗损害,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病历资料复印申请的适格人员及机构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患者本人、代理人、死亡患者的近亲属及其代理人以及保险机构等有权申请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根据不同申请人身份需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在特定情形下,如患者转科、长期住院、诊疗活动终结、发生争议、患者死亡等,
医疗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发生医疗事故或事件后,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并向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报告。规定报告制度有助于及时补救、准确鉴定和处理医疗事故或事件。医疗单位需及时派人员保管相关材料和封存现场,进行技术鉴定或尸检。对医疗事故处理有争议时
医疗机构邀请外部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时,因受邀医务人员造成患者损害的法律责任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医院误诊漏诊的鉴定及医疗事故的界定,以及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包括医疗意外、医用产品损害、疾病的自然转归、非医疗意外及患方不配合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