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XX建材有限公司于2009年2月10日向登记机关递交了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股权转让合同、股东会决议等文件,申请办理股权转让变更登记。在变更之前,XX建材有限公司有四名股东,分别是张某、李某、王某和齐某,持有公司的股份比例分别为40%、20%、20%和20%。XX建材有限公司声称,张某将其持有的40%股份转让给了吴华,李某将其持有的20%股份转让给了吴华,王某将其持有的20%股份转让给了刘军,齐某将其持有的20%股份转让给了刘军,并且签署了相应的股权转让合同。
在本案处理过程中,对于撤销公司变更登记的法律属性,执法人员存在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在“法律责任”部分对撤销公司登记做出了规定,表明它是一种行政处罚,登记机关应当作出撤销变更登记的行政处罚决定。另一种观点认为,以行政处罚形式撤销XX建材有限公司的变更登记,缺乏法定依据,主张采用撤销变更登记决定书的形式撤销该公司的变更登记。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撤销公司变更登记这一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性质。笔者认为,撤销公司变更登记不属于行政处罚,而是一种行政处理措施。对于本案,工商机关应当制作撤销行政许可决定书,或以其他形式作出撤销XX建材有限公司变更登记的决定。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如果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获得行政许可,应当予以撤销。欺骗手段是指被申请人明知自己的申请不符合行政许可的条件,故意采取弄虚作假的方法,骗取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以欺骗方式获得的行政许可属于无效行政许可,应当予以撤销。因此,可以看出,撤销变更登记这一具体行政行为是基于当事人欺骗登记机关而采取的,针对的是无效登记行为,属于对已经实施的不当行政许可的行政纠正,本身不具备行政处罚的制裁性和惩戒性特征。
1.《行政处罚法》第八条明确列举的行政处罚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拘留,但不包括撤销公司登记。《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虽然对撤销公司登记做出了规定,但只是规定撤销公司登记是公司承担法律责任的一种形式。因此,可以认为,撤销公司变更登记并不属于《行政处罚法》中规定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2.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和第七十九条的规定,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获得行政许可,行政机关应当撤销行政许可,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这表明,《行政许可法》将撤销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视为并行的法律责任。这充分说明撤销行政许可(包括公司变更登记)不属于行政处罚,而是行政处罚之外的一种行政处理方式。
3.根据《行政复议法》第六条的规定,对于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的不服,以及对于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的不服,都可以进行行政复议。这种列举的方式表明,撤销决定是一种行政决定,而不是行政处罚。
4.根据《个体工商户登记程序规定》的规定,如果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获得个体工商户登记,应当予以撤销。该规定明确了登记机关使用的文书是“撤销登记决定书”,而不是“行政处罚决定书”。尽管这是针对个体工商户的规定,但对公司制企业也具有借鉴意义。
公司法人注销后的诉讼主体资格问题。未清算或破产的公司诉讼当事人为股东、发起人或出资人;经过清算或破产程序的公司,诉讼主体为取得清算资产的股东。企业法人解散后若未依法清算并注销,诉讼当事人则为该解散企业本身或其股东等。此外,公司倒闭后需完成注销手续,否
公司解散后的清算程序及时间。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解散后需成立清算组,通知债权人并在报纸上公告,完成清算后申请注销公司登记。清算程序包括公告、清欠债务、安置员工、审计等,全过程至少需要120天或更长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公司实际情况。公司解散清算没有
公司破产与法定代表人的法律责任。虽然公司申请破产的法定代表人通常不会被判刑,但如果存在违反公司法规定的行为并情节严重,法定代表人需承担刑事责任。债务人若无法清偿债务并有权申请破产,法定代表人如有责任将可能面临限制,三年内禁止担任公司高管职位。
公司倒闭时员工权益的保障与法律依据。劳动者有权获得工资、医疗、伤残补助和抚恤费用的补偿,高管的工资按职工平均工资计算。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用应划入员工个人账户,但根据破产法的清偿顺序,社会统筹账户费用可能得不到优先偿还。法定补偿金包括终止劳动合同应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