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为逃避债务,采取未通知债权人申报债权的手段,恶意注销公司并处置其财产,既未履行清算义务,又侵犯了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因此应承担相应责任。在无法证明公司财产状况的情况下,股东应向债权人承担清偿责任。
公司清算是指在公司面临终止的情况下,负有清算义务的主体根据法律规定的方式和程序,对公司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等进行全面清理和处置,以消除公司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产生的权利和义务,为公司的终止提供合理依据的行为。公司清算制度的直接目的是清理即将终止的公司的财产、债权和债务,最终目标是通过清算程序全面有效地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公司股东权益和社会经济秩序。我国《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二对公司清算制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规定了未清算、逾期清算、拖延清算、违法清算以及未依法清算等情形下,债权人有权要求有限公司股东、股份公司董事和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以及清算组成员等承担赔偿责任、清偿责任或其他民事责任。
我国公司法在立法和执法层面上一直存在“重公司设立、轻公司消亡”的问题,难以彻底解决。公司在经营不善或名存实亡后常常选择关门大吉,公司登记机关通常只能以公司未参加年检为由吊销其营业执照,而正常注销手续的公司则极少。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公司未经清算即注销,股东将对公司注销前所欠债务承担清偿责任。股东为逃避债务,在未通知债权人申报债权的情况下,恶意注销并处置公司财产,既未履行清算义务,又侵犯了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应承担相应责任。在无法证明公司财产状况的情况下,股东应向债权人承担清偿责任。
公司法人注销后的诉讼主体资格问题。未清算或破产的公司诉讼当事人为股东、发起人或出资人;经过清算或破产程序的公司,诉讼主体为取得清算资产的股东。企业法人解散后若未依法清算并注销,诉讼当事人则为该解散企业本身或其股东等。此外,公司倒闭后需完成注销手续,否
公司解散后的清算程序及时间。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解散后需成立清算组,通知债权人并在报纸上公告,完成清算后申请注销公司登记。清算程序包括公告、清欠债务、安置员工、审计等,全过程至少需要120天或更长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公司实际情况。公司解散清算没有
公司破产与法定代表人的法律责任。虽然公司申请破产的法定代表人通常不会被判刑,但如果存在违反公司法规定的行为并情节严重,法定代表人需承担刑事责任。债务人若无法清偿债务并有权申请破产,法定代表人如有责任将可能面临限制,三年内禁止担任公司高管职位。
公司倒闭时员工权益的保障与法律依据。劳动者有权获得工资、医疗、伤残补助和抚恤费用的补偿,高管的工资按职工平均工资计算。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用应划入员工个人账户,但根据破产法的清偿顺序,社会统筹账户费用可能得不到优先偿还。法定补偿金包括终止劳动合同应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