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责任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详细陈述申请人的基本情况、相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
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之日起10天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对符合有关条例的申请,应当予以受理。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申请,应当在受理决定之日起5日内将相关材料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进行鉴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对不符合有关条例规定的申请,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再次鉴定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至7日内将相关材料交由省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医疗事故责任认定的结果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完全责任是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
主要责任是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次要责任是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
轻微责任是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
医疗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是合法执业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患者发生了人身损害的事实、医患双方存在医疗行为、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的行为与患者损害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医疗机构主观上存在过错。了解这些要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医疗损害,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病历资料复印申请的适格人员及机构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患者本人、代理人、死亡患者的近亲属及其代理人以及保险机构等有权申请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根据不同申请人身份需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在特定情形下,如患者转科、长期住院、诊疗活动终结、发生争议、患者死亡等,
医疗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发生医疗事故或事件后,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并向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报告。规定报告制度有助于及时补救、准确鉴定和处理医疗事故或事件。医疗单位需及时派人员保管相关材料和封存现场,进行技术鉴定或尸检。对医疗事故处理有争议时
医疗机构邀请外部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时,因受邀医务人员造成患者损害的法律责任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医院误诊漏诊的鉴定及医疗事故的界定,以及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包括医疗意外、医用产品损害、疾病的自然转归、非医疗意外及患方不配合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