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股东是否取得股东资格,取决于何时取得转让股份股东的股份所有权。股份所有权的转移需要满足两个条件:股份转让合同已经生效和股份交付。
股份所有权的转移首先需要有一个有效的股权转让合同。一般情况下,股权转让合同在转让方与受让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合同生效后,受让人支付对价并由公司办理手续以使其取得股权。股权转让合同的生效是受让人取得股权的前提,而受让人取得股权是股权转让合同履行的结果。
股份所有权的转移通过股份的交付来完成。股份的交付是股份所有权转移的标志,也是股东资格取得或丧失的标志。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交付程序有所不同。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交付可以通过股东名册登记来实现。根据新《公司法》的规定,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据股东名册主张股东权利。股东名册登记属于设权性登记,受让人要求公司履行股东名册登记的程序。公司根据新《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进行审查,并在审查同意后将受让人登记于股东名册。只有在公司股东名册变更之后,新老股东作出了变更登记,受让人才能取得公司股权,成为公司的新成员。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在工商部门进行的工商登记是一种宣示性登记或证权性登记。公司将确认的股东向工商管理部门办理登记,股东的身份和权利已经确定,工商登记只是一种宣示。股东的工商变更登记基于公司股东名册登记的内容。
股东名册登记和工商变更登记一般应当一致,但在实际情况下可能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在公司内部关系中,股权转让合同当事人之间、股东之间、股东与公司之间发生股权权属纠纷时,应根据公司股东名册登记内容来确定股东资格。在公司外部关系中,公司债权人、工商管理部门或其他第三方需要追究公司股东责任时,可根据工商登记的内容来确定作为公司股东的责任人。
财务公司违规的法律后果及法律责任,包括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与清算规则、财务公司支付困难的应对措施、支付危机下的接管与解散等内容。文章详细阐述了财务公司解散的原因、支付困难的应对措施、整顿和恢复的流程以及解散或撤销后的清算过程,并指出违反规定的处罚措施。
股票退市后的股权确认问题,阐述了股东的股权在股票退市后依然有效且不可随意撤资的法律规定。另外,本文还详细介绍了公司破产程序的流程,包括成立清算组、破产企业的全面接管、财务审计、破产财产的清理和清算、制定破产财产分配方案以及制定破产清算报告等环节。
营业执照过期对合同有效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只要公司未注销,法人资格仍然存在,签订的合同有效。但营业执照过期会导致公司解散和法人资格取消,此时签订的合同无效。处于清算状态的法人只能从事清算为目的的活动,无法缔结新的民事法律关系。因此,解散后的企业法人
股东因违法行为可能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于股东出资瑕疵、抽逃资本、公司清算程序不合法以及公司与股东或其他公司混同等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当股东存在上述违法行为时,可能需要在特定情况下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或补充赔偿责任。同时,也介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