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司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的规定,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其出资额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股东不能对抗第三人。因此,代持股份不具备对外公示的法律地位,不能以与显名股东之间的约定对抗外部债权人对显名股东主张的正当权利。
1. 登记在工商管理部门的股东是接受委托的代持股人,不是真正的出资人。如果代持股人出现无法偿还的债务,法院和其他有权机关可以依法查封股权并用于偿还代持股人的债务。此时,真正的出资人只能依据代持股协议向代持股人主张赔偿责任。
2. 如果代持股人离世,其名下的股权将成为继承人争夺的财产。委托人可能卷入遗产继承纠纷案件中,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才能保护自己的财产权。
3. 有些真实出资人不参与公司的经营和管理,代持股人行使股东权利,包括经营管理权、表决权、分红权、增资优先权、剩余财产分配权等。这存在道德风险,代持股人的转让和质押股份行为真实出资人难以控制。因此,即使公司发展前景良好,利益巨大,对于无法实际控制的出资权利,还是不建议参与。
4. 代持股份形式的投资和交易是下策,尤其是在拟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中。增加了证监会等法定监管机构的监督,进一步增加了法律风险。因此,建议投资者除非没有选择,否则不要轻易选择代持股份形式进行投资。
股权转让的计算方式及相关法律知识。股权转让金额需根据双方协商的价格确定,并考虑经营后的盈亏和商誉等因素。股东在转让股权时需遵守《公司法》的规定,经过其他股东过半数的同意,且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不同股东在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时,应按照出资比
一种股权代持协议的具体内容和相关风险。协议涉及甲方委托乙方以名义持有目标公司的股份,并代为行使相关股东权利。协议详细阐述了委托内容、委托权限、甲方的陈述和保证、乙方的陈述和保证等内容。同时,本文也提及了保密条款、违约责任、争议的解决等条款,为协议的全
公司股权登记日公告的法律要求和查询方法。企业在进行股权变更时需进行股权登记并公告,包括股东股权转让等股权变更信息。上市公司通过发布年报、召开股东大会确定股权登记日,投资者可通过股票查看软件或官方公告信息查询。在股权登记日持有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可享受分红
公司的股东信息,包括姓名、住所、股份持有情况、股票编号及股份取得日期等内容。通过记录各股东的详细信息和持股情况,可以清晰地了解公司的股权结构,并为股东和公司管理层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