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倒闭的情况下,劳动者有权获得以下补偿:
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资金、津贴和补贴,但不包括非劳动报酬性的收入以及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费用。
高管的工资按照企业的职工平均工资计算。
医疗与伤残补助是劳动者在职期间根据医疗保障制度应享受的社保待遇或因工伤事故所应获得的补助。
抚恤费用是指劳动者因工伤亡后其家属应享受的抚恤金。
公司倒闭时,劳动者欠缴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用应划入员工个人账户。
如果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还可以划入社会统筹账户的部分。但根据破产法的清偿顺序,划入社会统筹账户的费用一般得不到优先偿还。
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者有权获得以下补偿金:
终止劳动合同应支付的补偿金,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补偿金。
补偿金的支付金额应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为限,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补偿金不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48条的规定,债权人应在人民法院确定的债权申报期限内向管理人申报债权。
债务人所欠劳动者的工资、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以及应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支付给劳动者的补偿金,不需要债权人申报,由管理人进行调查后列出清单并予以公示。
如果劳动者对清单记载有异议,可以要求管理人进行更正;如果管理人拒绝更正,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当公司倒闭时,劳动者有权获得拖欠的工资、医疗、伤残补助和抚恤补助的赔偿。
同时,这些资金应当划入劳动者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中,并且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公司应当支付给劳动者的补偿金也应一并给予补偿。
财务公司违规的法律后果及法律责任,包括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与清算规则、财务公司支付困难的应对措施、支付危机下的接管与解散等内容。文章详细阐述了财务公司解散的原因、支付困难的应对措施、整顿和恢复的流程以及解散或撤销后的清算过程,并指出违反规定的处罚措施。
股票退市后的股权确认问题,阐述了股东的股权在股票退市后依然有效且不可随意撤资的法律规定。另外,本文还详细介绍了公司破产程序的流程,包括成立清算组、破产企业的全面接管、财务审计、破产财产的清理和清算、制定破产财产分配方案以及制定破产清算报告等环节。
营业执照过期对合同有效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只要公司未注销,法人资格仍然存在,签订的合同有效。但营业执照过期会导致公司解散和法人资格取消,此时签订的合同无效。处于清算状态的法人只能从事清算为目的的活动,无法缔结新的民事法律关系。因此,解散后的企业法人
股东因违法行为可能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于股东出资瑕疵、抽逃资本、公司清算程序不合法以及公司与股东或其他公司混同等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当股东存在上述违法行为时,可能需要在特定情况下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或补充赔偿责任。同时,也介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