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清算人的身份可以由法人担任。尽管我国的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清算人是否可以是法人,但从《公司法》第184条的规定来看,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人由股东组成,而股东不限于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同样地,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人可以由董事组成,尽管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法人是否可以担任公司董事,但主流意见认为应该允许法人担任董事。
为了保证清算过程中清算人的独立性,并实现对利害关系人的公平保护,应该改变目前《公司法》的立法现状,明确规定清算人可以由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或组织担任。在条件成熟时,引入职业清算人制度,由律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人士组成清算人的团队,将有助于提高清算人的专业素养和清算活动的市场化。
在我国股份公司中,法定清算人应该由公司的董事担任。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董事都适合担任清算人。根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应由公司董事代表的股东担任清算组织人。如果董事未履行这一义务,非股东董事将承担相应责任,而未组织清算的赔偿责任可能远大于其所获得的酬劳。因此,让董事会中的所有董事承担组织清算的责任对非股东董事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由公司董事会中的股东担任法定清算人更为合适。
为了保证清算事务的顺利进行,我国应该明确规定清算人的任职资格。立法应明确规定清算人的主体范围,选任清算人应具备的条件以及清算人的消极资格等。国外立法发展的趋势显示,越来越多的国家强调清算人的专业资格。因此,建议我国立法明确规定清算人的组成必须包括律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人士,并在条件成熟时建立职业清算人制度,实现清算人员的职业化和清算活动的市场化。
公司注销后债权债务的转让方式。公司终结后,未实现的债权属于公司财产,应归股东所有。法律应允许股东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利,保护股东利益。清算后的剩余财产按出资比例或协议分配。未实现债权应由原股东行使权利,转化为个人债权。这样确保了公平性和民法基本原则的遵
哪些公司解散需要经过批准。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期货公司、重要的国有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公司的解散都需要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其中涉及各类公司在不同情况下的解散流程,如合并、分立、破产等,并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清算。
公司解散后的清算程序及时间。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解散后需成立清算组,通知债权人并在报纸上公告,完成清算后申请注销公司登记。清算程序包括公告、清欠债务、安置员工、审计等,全过程至少需要120天或更长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公司实际情况。公司解散清算没有
公司倒闭时员工权益的保障与法律依据。劳动者有权获得工资、医疗、伤残补助和抚恤费用的补偿,高管的工资按职工平均工资计算。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用应划入员工个人账户,但根据破产法的清偿顺序,社会统筹账户费用可能得不到优先偿还。法定补偿金包括终止劳动合同应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