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司法解散的条件
时间:2025-07-29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一、请求的主体
根据公司法规定,请求解散公司的主体必须是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10%以上的股东。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多数派股东的专横和个别股东滥用诉权。根据国际立法惯例,持有请求权股东的持股比例应当符合“当时持股原则”,即在法定解散事由发生时和在诉讼过程中仍具有公司股东身份。此外,根据“任何人不能从过错中获利”的法哲学理念,负有过错的股东排除在请求权主体之外,以防止其通过诉讼获取不正当利益。
二、公司陷入僵局
公司必须陷入经营管理的严重困难情形,才能满足司法解散的条件。造成经营管理严重困难的原因包括投资决策错误、市场外部环境的改变、严重违约导致公司遭受经济损失、股东或管理人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大股东操纵公司经营决策权、股东个人因病、死亡、流亡、犯罪、迁居等导致股东合作关系破裂等各种原因。这种困难不仅包括公司财务严重困难导致濒临破产和倒闭的情形,还包括公司管理瘫痪、重大经营决策无法正常进行、中小股东无法行使股东权利等情形。
三、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
公司僵局的继续存在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股东利益包括股东的基本权益和合理期望,不仅包括股本、股息红利等自益权,还包括表决、查询、监督等共益权。
四、其他途径无法解决公司僵局
解散公司是对公司一种最为严厉的制裁措施,一旦解散就会进行清理程序,导致公司人格的消亡,可能会减少公司无形资产价值,涉及到内外部众多法律关系的协调。因此,大多数国家将司法解散公司作为解决公司僵局的最后手段。其他途径指的是避免解散公司的解决公司僵局的某些救济方式,如强制股份收购,即法院判令一方股东以合理的价格收购另一方股东的股权,达到解决公司僵局的目的。此外,还有变更公司章程、撤销公司决议或行为、允许股东提起不公平妨碍之诉等方式。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注销债权债务的转让方式
公司注销后债权债务的转让方式。公司终结后,未实现的债权属于公司财产,应归股东所有。法律应允许股东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利,保护股东利益。清算后的剩余财产按出资比例或协议分配。未实现债权应由原股东行使权利,转化为个人债权。这样确保了公平性和民法基本原则的遵
-
哪些公司解散需要经过批准
哪些公司解散需要经过批准。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期货公司、重要的国有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公司的解散都需要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其中涉及各类公司在不同情况下的解散流程,如合并、分立、破产等,并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清算。
-
公司解散清算程序及时间
公司解散后的清算程序及时间。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解散后需成立清算组,通知债权人并在报纸上公告,完成清算后申请注销公司登记。清算程序包括公告、清欠债务、安置员工、审计等,全过程至少需要120天或更长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公司实际情况。公司解散清算没有
-
公司倒闭员工补偿:权益保障与法律依据
公司倒闭时员工权益的保障与法律依据。劳动者有权获得工资、医疗、伤残补助和抚恤费用的补偿,高管的工资按职工平均工资计算。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用应划入员工个人账户,但根据破产法的清偿顺序,社会统筹账户费用可能得不到优先偿还。法定补偿金包括终止劳动合同应支
-
股权转让合同的要点
-
股东放弃股权的法律途径
-
公司判决解散的申请执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