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式合并是指合并方通过现金或其他有价证券购买被合并方的资产,从而获得对资产的全部经营权和所有权。被合并方的法人资格自行消失。这种合并方式主要适用于不同所有制或不同隶属关系的企业之间。具体形式包括一次性购买和分期购买等。由于涉及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资产转让,因此资产评估要求严格,具有较强的市场性。
承担债务式合并根据承担债务的程度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资产和债务等价的情况下,合并方以承担被合并方全部债务为条件,接收其全部资产和经营权,被合并方的法人资格自行消失。这属于完全有偿合并。另一种情况是,合并方以承担被合并方部分债务、提供技术、管理等条件,取得被合并方的部分资产所有权和全部经营权。被合并方虽然更换了厂名和领导班子,丧失了经营权,但仍然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企业的原所有制性质不变。这是一种部分有偿合并。
抵押式合并是指以抵押形式转移产权,然后通过赎买手段进行产权再转移。这种合并方式主要适用于资不抵债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与其最大债权人之间的合并。具体做法是,先将企业全部资产作价抵押给最大债权人(通常是银行),实现所有权首次转移。转移后,原企业的法人资格自行消失,债务挂账停息。然后,债权人和企业主管部门协商,利用原厂设备资金,根据市场需要选定新产品,组建新企业,聘请新的法人代表。新企业部分利润以租赁费形式分期偿还债务。在规定时间内全部还清债务后,再赎回所有权,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再转移。这是一种完全的有偿合并。
举债式合并是指一些小企业,主要是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为了发展规模经济以取得规模效益,利用其经营和管理上的优势,大量举债,筹集资金并合并大企业。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合并或分立应当经公司的股东会作出决议。股份有限公司的合并或分立必须经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吸收合并是指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被吸收方,被吸收方解散。新设合并是指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合并各方解散。公司合并必须由合并各方签订合并协议,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公司应当在作出合并决议后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在三十日内至少在报纸上公告三次。债权人有权在接到通知书后三十日内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提供相应的担保。如果公司不清偿债务或不提供相应的担保,则不得合并。公司合并时,合并各方的债权和债务由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新设的公司承继。
公司合并或分立的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为了规范涉及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的行为,保护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了相应的规定。
这些规定适用于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之间的合并或分立。对于公司与中国内资企业的合并,则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进行办理。
合并是指两个以上公司根据公司法的规定,通过订立协议而归并成为一个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分立是指一个公司根据公司法的规定,通过公司最高权力机构决议分成两个以上的公司。分立可以采取存续分立和解散分立两种形式。
公司合并或分立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并遵循自愿、平等和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合并或分立不得导致外国投资者在不允许外商独资、控股或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的公司中独资控股或占主导地位。对于合并或分立导致行业或经营范围发生变更的,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并办理必要的审批手续。
公司合并或分立必须符合海关、税务和外汇管理等有关部门颁布的规定。合并或分立后存续或新设的公司,经审批机关、海关和税务等机关核定,继续享受原公司所享受的各项外商投资企业待遇。
公司合并或分立必须经公司原审批机关批准,并在登记机关办理有关公司设立、变更或注销登记。如果拟合并公司的原审批机关或登记机关有两个以上,合并后公司的住所地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授权的登记机关将作为审批和登记机关。如果拟合并公司的投资总额之和超过公司原审批机关或合并后公司住所地审批机关的审批权限,将由具有相应权限的审批机关进行审批。如果拟合并的公司至少有一家为股份有限公司,将由外经贸部审批。
公司吸收合并的清算程序。根据《公司法》相关规定,公司因吸收合并而解散时无需成立清算组清算。公司解散的原因包括多种情况,但只有在特定的解散原因下才需要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吸收合并后的公司继承原公司的债权债务,确保不侵害债权人利益。
公司合并时债权是否自动转移的问题。文中介绍了三种合并方式:控股合并、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并详细解释了它们对债权处理的影响。合并需遵守《公司法》相关规定,保护债权人利益。在合并过程中,债务的处理是重要的环节,需要合并各方签订合并协议,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及
公司解散的相关法律规定。股东大会的决议需经过出席会议的股东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方为有效。在公司合并、分立、解散等情况下,需依法办理登记事项变更手续。保护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确保公司决策合法性。
非上市公众公司的监管指引,特别是对于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行政许可的审核标准。内容包括合规性要求、股权清晰、经营规范、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同时,详细阐述了申请文件的要求,包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专项说明、批准文件等。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