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至清算程序结束被工商部门注销前,仍享有从事清算范围内活动的民事诉讼主体资格。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法人可以自己名义或清算组名义进行起诉或应诉。债权人可以以企业清算组为被告起诉,也可以以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法人和其上级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为共同被告起诉。如果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法人能够组织清算但选择不组织清算,或者由于企业法人组成人员下落不明无法通知其参加诉讼,债权人可以单独以该法人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作为被告提起诉讼。
1、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法人在清算程序结束前仍应对外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法人自行筹集注册资金,并且将其挂靠于上级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只要其自有资金与注册资金相符并且筹集的注册资金符合法律规定,并具备企业法人设立的其他条件,应认定其具备法人资格,以其财产独立对外承担民事责任。
2、如果上级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参加诉讼且不存在投资不足或非法转移资产逃避债务等情形,上级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作为企业清算人应当承担清算责任。如果上级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存在投资不足或非法转移资产逃避债务等违法情形,开办企业上级主管单位应当对投资不足或企业设立后抽逃资金的行为承担责任。责任方式包括注册资金的全部清偿责任、自有资金与注册资金差额范围内的赔偿责任,以及对善意债权人损失的连带赔偿责任。
1、清算主体: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国有企业终止后,清算主体为其上级主管部门;集体企业终止后,清算主体为其开办单位;联营企业终止后,清算主体为其各联营投资主体,子公司的清算主体是母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终止后,清算主体为其全体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终止后,清算主体为股东大会选定的股东或董事会;独资企业终止后,清算主体为唯一投资人。
2、清算责任:企业终止后,清算主体有义务在规定期限内清理企业债权债务。如果清算主体在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后长时间不履行清算义务,或者在人民法院限定的期限内不尽清算责任,导致企业财产流失、贬值,或私分企业财产,使善意第三人的债权无法全部实现,清算主体应对善意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3、清算程序: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登记机关应当收缴其公章,并将其注销登记情况告知其开户银行,债权债务由主管部门或清算组织负责清理。公司被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属于法定解散,应予解散,并在15日内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如果逾期不成立清算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制作清算报告,报有关主管机关确认,并报送工商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公告公司终止。
公司法人注销后的诉讼主体资格问题。未清算或破产的公司诉讼当事人为股东、发起人或出资人;经过清算或破产程序的公司,诉讼主体为取得清算资产的股东。企业法人解散后若未依法清算并注销,诉讼当事人则为该解散企业本身或其股东等。此外,公司倒闭后需完成注销手续,否
公司解散后的清算程序及时间。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解散后需成立清算组,通知债权人并在报纸上公告,完成清算后申请注销公司登记。清算程序包括公告、清欠债务、安置员工、审计等,全过程至少需要120天或更长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公司实际情况。公司解散清算没有
公司破产与法定代表人的法律责任。虽然公司申请破产的法定代表人通常不会被判刑,但如果存在违反公司法规定的行为并情节严重,法定代表人需承担刑事责任。债务人若无法清偿债务并有权申请破产,法定代表人如有责任将可能面临限制,三年内禁止担任公司高管职位。
公司倒闭时员工权益的保障与法律依据。劳动者有权获得工资、医疗、伤残补助和抚恤费用的补偿,高管的工资按职工平均工资计算。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用应划入员工个人账户,但根据破产法的清偿顺序,社会统筹账户费用可能得不到优先偿还。法定补偿金包括终止劳动合同应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