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互联网金融 > 互联网金融犯罪 > 非法集资投资人结案后还会有不良记录吗

非法集资投资人结案后还会有不良记录吗

时间:2025-07-12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27757
非法集资的行为是违法的,如果达到一定数额的,还会构成犯罪,那么案件结案之后投资人是否会产生不良记录,投资人在非法集资中担任的是什么角色?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被害人将不会有案底

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个人未经法定程序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或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根据《关于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中有关问题的通知》,为了惩治非法集资犯罪活动,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有关单位制定了《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非法集资的具体规定

非法集资是指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向出资人还本付息的行为。除了以货币形式为主,还可以以实物或其他形式进行还本付息。非法集资是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而不是特定少数人。非法集资通过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本质。面对官员与非法集资企业的合作,很难确定是后者将前者卷入其中,也很难说前者只是无意间成为从犯。公安、司法机关依法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必须追究那些参与非法集资的官员的党纪政纪责任和法律责任。

相关分类

根据《关于进一步打击非法集资等活动的通知》(银发[1999]289号)的相关规定,非法集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 通过发行有价证券、会员卡或债务凭证等形式吸收资金

常见的形式包括发行或变相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等权利凭证,以及以期货交易、典当为名进行非法集资。还有通过认领股份、入股分红、委托投资、委托理财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以及通过会员卡、会员证、席位证、优惠卡、消费卡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2. 通过等份分割物业、地产等资产,通过出售份额的处置权进行高息集资

最新的变化是通过出售份额并承诺售后返租、售后回购、定期返利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3. 利用民间会社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最近的变化是利用地下钱庄进行集资活动。

4. 以签订商品经销等经济合同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常见的形式包括以商品销售与返租、回购与转让、发展会员、商家加盟与"快速积分法"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5. 以发行或变相发行彩票的形式集资

6. 利用传销或秘密串联的形式非法集资

7. 利用果园或庄园开发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例如,借种植、养殖、项目开发、庄园开发、生态环保投资等名义非法集资。

8. 利用现代电子网络技术构造的"虚拟"产品进行非法集资

常见的形式包括"电子商铺"、"电子百货"投资委托经营、到期回购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9. 利用互联网设立投资基金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10. 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非法集资六百万主管如何判刑

    公司非法集资六百万主管的判刑问题。主管是否涉嫌犯罪取决于其是否故意参与。若主管知情,将按非法集资的量刑标准处罚。文章还介绍了集资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和刑罚处罚,以及非法集资的主要特征和危害。非法集资扰乱金融秩序,损害群众利益和政府声誉,需严厉打击,加强监

  • 一、非法集资罪的构成要件及处罚标准

    非法集资罪的构成要件及处罚标准和非法集资案件的证据收集。非法集资罪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等类型,涉案金额较大者将受到刑事处罚。证据收集是判断行为人是否犯罪的关键,需全面收集言词证据、书证、电子数据等,并重点查明非法集资资金的管理、使用、用

  • 非法集资的判定标准

    非法集资犯罪的判定标准,包括主观方面和构成要件。非法集资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要求犯罪行为人明知其行为会造成危害并希望其发生。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非法集资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客观表现为使用诈骗手段进行非法集资且数

  • 非法集资罚款的相关处罚

    非法集资的处罚问题。对于非法集资行为,除了行政处罚外,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参与非法集资活动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非法集资活动危害主要体现在扰乱金融秩序、损害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损害政府声誉和形象等方面。处理非法集资行为时,应认定其无效,

  • 第三方支付代理合同的定义与解释
  • 如何查询第三方支付公司是否持有牌照
  • 非法集资处罚额度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