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注册登记是工商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确定其主体资格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工商注册登记的法律功能决定了工商机关在实施登记行为时不享有自由裁量权,其职责只是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对其申请登记的事项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审查,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即应依法予以登记。
工商机关受理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的注册申请事项,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或者申请人按照本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并依法作出准予注册登记的决定,向其颁发营业执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工商机关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需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由于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工商注册登记法》,工商机关实施公司(含分公司)登记、非公司法人(含营业单位)登记、个体工商户登记、个人独资企业(含分支)登记、合伙企业(含分支)登记等注册登记行为分别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及相关的实施办法、细则等。而上述法律法规均没有要求工商机关在受理注册登记申请时,需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
申请人申请注册登记,应当如实向工商机关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对工商机关而言,形式合法的申请资料即可依法推定为内容真实。申请人若故意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注册登记,应承担以下法律后果。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注册登记的,工商机关可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注册登记,并给予警告。若申请人的申请事项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注册登记。
申请人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登记的,作出注册登记决定的工商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注册登记,并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1、申请人虚报注册资本、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对虚报注册资本的公司,处以虚报注册资本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对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的公司,处以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公司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虚报注册资本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2、申请人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取得企业法人注册登记的,除责令其提供真实情况外,视其具体情节,予以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经审查不具备企业法人条件或者经营条件的,吊销营业执照。伪造证件骗取营业执照的,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吊销营业执照。
3、申请人提交虚假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的,由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吊销营业执照。
4、申请人提交虚假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合伙企业登记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企业登记,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5、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个体工商户登记的,登记机关应当予以撤销。
6、申请人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伪造、变造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可直接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关于法人在签订合同时需要使用法人章的有效性问题。在特定情形下,法人必须亲自签字,如公司登记申请书、公司章程、董事监事经理任职文件等。根据《合同法》规定,合同在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时成立。因此,在使用法人章时,必须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注册公司时填写经营范围的注意事项。包括根据不同行业确定经营范围,区分主营业务和辅助业务,商务服务类公司的经营范围选择,特殊行业的审批要求以及加工制造业的经营范围选择。在注册公司时需仔细考虑并准确填写,以确保公司合法合规经营。
个体工商户的法人变更问题。个体工商户并非法人企业,因此没有法定代表人身份,只有经营者。法律规定包括经营者姓名和住所、组成形式、经营范围等登记事项。如需变更,只能通过变更经营者的方式来实现。
公司设立瑕疵的含义,即公司在设立过程中存在不符合公司法规定的实体要件或程序要件的情况,导致公司法人人格不稳定。依照相关法律知识,股东应按照公司法规定时间和金额完成出资,否则需承担违约责任。摘要突出了公司设立瑕疵的法律影响和股东出资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