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拆迁是指根据国家建设、城市改造、整顿市容和环境保护等需要,由建设单位或个人对现有建设用地上的房屋进行拆除,并对房屋所有者或使用者进行迁移安置并给予一定补偿的活动。
房屋拆迁合同是指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就房屋拆迁条例规定的补偿、安置等问题签订的书面协议。拆迁人是指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或个人,被拆迁人是指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的所有人(包括代管人、国家授权的国有房屋及其附属物的管理人)和被拆迁房屋及其附属物的使用人。
如果当事人无法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5]9号的规定,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拆迁人、被逝迁人与房屋承担人无法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时,就补偿安置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并告知当事人可以根据《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向有关部门申请裁决。
根据《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对于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在补偿形式和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安置地点,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问题经协商无法达成协议的,由批准拆迁的房屋拆迁主管部门裁决。对于被拆迁人是批准拆迁的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裁决。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3]7号的规定,如果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按照所有权调换形式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并明确约定拆迁人以位置、用途特定的房屋对被拆迁人予以补偿安置,那么如果拆迁人将该补偿安置房屋另行出卖给第三人,被拆迁人可以请求优先取得补偿安置房屋,并且这一请求应该得到支持。如果被拆迁人因为拆迁人未告知其将房屋抵押或出卖给第三人而导致无法实现房屋安置协议的目的,被拆迁人有权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安置房屋的价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要求拆迁人承担不超过安置房屋价款一倍的赔偿责任。被拆迁人可以在两年内向不动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行使这一请求权。
宅基地土地转让纠纷的处理方法。包括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如果协商不成可向受理机关提出处理申请或向上级申请复议或诉讼。同时介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包括土地所有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规定。在处理宅基地权属争议时,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村民合法权益
村民委员会未经村民大会同意擅自提留征地补偿款行为的法律责任问题。该行为被视为违法犯罪行为,并涉及法律依据和相关后果。文章还介绍了村民权益的保护措施以及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在干预村民自治事项时的责任。
土地征用制度的修正与完善。文章指出,虽然《宪法》确立了土地征用并给予补偿的制度,但全国缺乏统一规定,各地区存在操作差异和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制度改革与创新,包括划定土地征用范围、遵循公平公正原则、严格土地征用程序、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和分配原则等。
债权人追讨欠款的法律程序及如何预防欠款纠纷。在追讨欠款时,需确定被告身份,选择管辖法院并撰写起诉状。预防欠款纠纷方面,债权人应注意审查债务方的主体资格、经营范围、经营内容合法性、偿债能力、商业信誉,以及合同或协议条款的审查和相关条据的规范性。此外,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