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诉讼法》适用于公、检、法机关处理单位犯罪案件的基本原则、诉讼制度、诉讼权利与义务。最高人民法院《解释》对单位犯罪案件的审理程序作了特别规定,以确保庭审程序的公正和合法。
1. 人民法院在受理单位犯罪案件时,除进行审查外,还应审查起诉书是否详细列明被告单位的名称、住所地、联系方式,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以及代表被告单位出庭的诉讼代表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如果需要补充材料,应通知人民检察院提供。
1. 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应为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如果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被指控为单位犯罪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因客观原因无法出庭,应由被告单位委托其他负责人或职工作为诉讼代表人。但被指控为单位犯罪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或知情人员负有作证义务的除外。
1. 开庭审理单位犯罪案件时,应通知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出庭。如果没有诉讼代表人参与诉讼,应要求人民检察院确定。如果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不出庭,应根据以下情况处理:
a. 如果诉讼代表人是被告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的,可以拘传其到庭;如果因客观原因无法出庭或下落不明,应要求人民检察院另行确定诉讼代表人;
b. 如果诉讼代表人是被告单位的其他人员,应要求人民检察院另行确定诉讼代表人出庭。
1. 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享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在开庭时,诉讼代表人的席位在审判台左侧,与辩护人并列。如果被告单位委托辩护人,应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1. 对应当认定为单位犯罪的案件,如果人民检察院只作为自然人犯罪起诉,人民法院应建议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单位补充起诉。如果人民检察院仍以自然人犯罪起诉,人民法院应依法审理,并根据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引用刑法分则关于追究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刑事责任的条款。
1. 如果被告单位的违法所得及其孳息尚未被依法追缴或查封、扣押、冻结,人民法院应决定追缴或查封、扣押、冻结。为保证判决的执行,根据具体情况,人民法院可以先行扣押、冻结被告单位的财产,或要求被告单位提供担保。
1. 如果被告单位被注销或宣告破产,但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负刑事责任,人民法院应继续审理。
刑事法庭审理程序的相关规定。包括开庭时提供当事人信息,法庭调查阶段审查犯罪事实和证据,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以及合议庭评议和审判阶段确定被告人刑事责任和相关问题。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具有法律效力。
单位犯罪案的审理程序及注意事项。文章介绍了审理单位犯罪案的基本原则和适用法律,以及审查起诉书中的必要信息。同时,强调了诉讼代表人的资格要求和出庭义务,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享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此外,文章还提到了追缴或扣押、冻结违法所得
共同犯罪案件的审理方式。对于是否可以分别审理,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一般会合并起诉和审理以节省资源。审理程序包括核对被告人信息、分开调查、核实供述不符之处,并在同一判决书中对二人进行判决。某些情况下,同案犯可被另案处理。庭审中的质证过程可
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的区分标准,包括决策机构的决定和单位利益、行为是否以单位名义实施以及行为与单位业务活动的相关性。单位犯罪需符合单位决策程序,犯罪后的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个人犯罪则多为了个人谋利。明确区分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在司法实务中非常重要,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