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诉讼法》适用于公、检、法机关处理单位犯罪案件的基本原则、诉讼制度、诉讼权利与义务。最高人民法院《解释》对单位犯罪案件的审理程序作了特别规定,以确保庭审程序的公正和合法。
1. 人民法院在受理单位犯罪案件时,除进行审查外,还应审查起诉书是否详细列明被告单位的名称、住所地、联系方式,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以及代表被告单位出庭的诉讼代表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如果需要补充材料,应通知人民检察院提供。
1. 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应为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如果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被指控为单位犯罪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因客观原因无法出庭,应由被告单位委托其他负责人或职工作为诉讼代表人。但被指控为单位犯罪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或知情人员负有作证义务的除外。
1. 开庭审理单位犯罪案件时,应通知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出庭。如果没有诉讼代表人参与诉讼,应要求人民检察院确定。如果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不出庭,应根据以下情况处理:
a. 如果诉讼代表人是被告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的,可以拘传其到庭;如果因客观原因无法出庭或下落不明,应要求人民检察院另行确定诉讼代表人;
b. 如果诉讼代表人是被告单位的其他人员,应要求人民检察院另行确定诉讼代表人出庭。
1. 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享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在开庭时,诉讼代表人的席位在审判台左侧,与辩护人并列。如果被告单位委托辩护人,应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1. 对应当认定为单位犯罪的案件,如果人民检察院只作为自然人犯罪起诉,人民法院应建议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单位补充起诉。如果人民检察院仍以自然人犯罪起诉,人民法院应依法审理,并根据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引用刑法分则关于追究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刑事责任的条款。
1. 如果被告单位的违法所得及其孳息尚未被依法追缴或查封、扣押、冻结,人民法院应决定追缴或查封、扣押、冻结。为保证判决的执行,根据具体情况,人民法院可以先行扣押、冻结被告单位的财产,或要求被告单位提供担保。
1. 如果被告单位被注销或宣告破产,但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负刑事责任,人民法院应继续审理。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审查逮捕程序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剧增,审查逮捕程序存在立法不足和执法理念陈旧等问题。文章建议借鉴外国少年司法理念,结合新刑诉法规定,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体系,保障程序人性化、合理化、合法化。研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
单位犯罪的双重处罚制度,其中单位被处以罚金,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能面临个人犯罪的相同或较轻刑罚。在某些情况下,刑法也规定了单一处罚制度,仅对自然人进行处罚。如何确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对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单位犯罪的具体特征和认定,包括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认定及其责任情形。对于单位犯罪,除了对单位判处罚金外,还应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指在单位犯罪中起主要决策作用的人员,包括决策者及负有不可推卸责
个人独资企业是否构成单位犯罪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个人独资企业不符合构成单位犯罪的条件,因为无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刑法中的单位犯罪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而个人独资企业并不在此范围内。同时,刑法采用了单位犯罪的概念,而没有采用法人犯罪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