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事行为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方式包括创设取得和移转取得两种情况。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创设取得主要是指通过订立承包经营合同,承包人与发包人之间建立合同关系,从而取得承包经营权。创设取得的方式可以是家庭承包,也可以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进行承包。
无论是通过哪种方式承包,都需要签订承包合同。承包合同在成立之日起生效,承包方在合同生效时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草原使用权证,并进行登记,以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存在。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移转取得是指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受让人通过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依法从承包人手中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
根据我国物权法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如果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希望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互换或转让,并要求进行登记,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未经登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将无法对抗善意第三人。
非基于民事行为而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主要涉及继承问题。根据继承法第3条的规定,承包经营权并未被明确列入遗产范围,因此在我国民法学界对于承包经营权能否继承存在不同的观点。然而,农村土地承包法承认继承承包人应得的承包收益,并有限度地承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
具体而言:
如果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承包人去世,其继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内继续承包。
如果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设立的承包经营权的承包人去世,其继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内继续承包。
土地经营权的转包和出租的定义、要求和流转纠纷解决方法。转包和出租都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旨在让其他农户或他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转包和出租时,原承包方与发包方的关系保持不变。纠纷解决方法包括当事人协商、双方调解和仲裁机构裁决。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包与转让的法律区别。转包是承包人将土地再承包给第三方,而转让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给其他农户。转包存在两个合同关系,转让只有一个。转包不需发包方同意,转让则需。农村土地转让受限,只能进行承包经营权的转包。两者都需要签订书面合同并
已经登记的地役权因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发生转移时,需要提交的材料和注意事项。包括不动产登记证明、地役权转移合同等。同时,文章还阐述了地役权与相邻权的区别,如救济请求权、提供便利的内容、适用范围和设立方式的不同。
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定部门、承包期限、承包合同的订立与权利义务以及取得方式。土地承包经营权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同用途的土地承包期限不同。承包方需按约定用途合理利用土地并承担保护义务。土地承包经营权可通过创设取得和移转取得两种方式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