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外执行是指根据罪犯特殊情况,暂时改变刑罚执行场所和方式,在监狱外执行刑罚的一种制度。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由于特殊原因不适合收监执行,根据法律规定,可以由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执行,实施监外执行。但对于被判处死刑或死缓未减刑的罪犯,一律收监执行。
在监外执行期间,罪犯的刑期仍然会被计算在内。如果监外执行的原因消失(如病愈、哺乳期满),如果刑期未满,将继续收监执行;如果刑期已满,则应及时释放。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54条的规定,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以下情形之一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如果罪犯患有严重疾病,需要在监外接受治疗,可以被暂予监外执行。
对于怀孕或正在哺乳婴儿的女性罪犯,可以被暂予监外执行。
对于生活不能自理,但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的罪犯,可以被暂予监外执行。
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如果符合以上第二项规定情形,也可以被暂予监外执行。
对于可能对社会造成危险或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暂予监外执行。
对于确实患有严重疾病,必须在监外接受治疗的罪犯,需要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
对于暂予监外执行的服刑人员,如果符合以下情形之一,依法应当收监:
如果服刑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应当被收监执行。
如果服刑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安机关的监管规定,情节严重但尚未构成犯罪,应当被收监执行。
如果服刑人员采取非法手段骗取保外就医,应当被收监执行。
如果服刑人员经过治疗疾病痊愈或病情基本好转,但刑期尚未满,应当被收监执行。
如果服刑人员办理保外就医后故意拖延就医时间,以自伤、自残、欺骗等手段,应当被收监执行。
采取非法手段骗取保外就医或保外就医期间未经公安机关批准擅自外出的时间不计入刑期执行。
保释与保外执行的概念和法律规定。保释包括取保候审和保外就医、暂予监外执行,前者发生在判刑前,后者发生在判刑后。法律规定,符合一定条件的罪犯如患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等,可以被暂予监外执行。对于可能危害社会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确需保外就医的罪犯需经省级
《刑事诉讼法》中关于腿粉碎性骨折等严重疾病罪犯的监外执行可行性。符合一定条件的罪犯,如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婴儿、生活不能自理但不会危害社会等,可以暂予监外执行。但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或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同时,暂予监外执行的服刑人员如
中国法律关于犯罪分子患有心脏病是否免除刑事处罚的规定。即使犯罪分子患有心脏病,也不会免除刑事处罚。但对于病情严重的情况,可以申请监外执行。法律规定了一些情形下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或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但患有心脏病的犯罪分子必须符合一定条件才能享受这种待
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再审案件强制措施的规定。文章指出逮捕由公安机关决定,与审判监督程序无关。对于再审案件,如果需要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由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依法决定。同时,文章还涉及了监外执行、附条件不起诉以及公诉案件和解等方面的规定,包括公安机关和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