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进行审查,包括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证据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或遗漏,以及罪行和犯罪分子是否正确确定。
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第一审判决的法律适用是否正确、量刑是否适当进行审查。
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审查侦查、起诉和第一审程序中是否存在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况,包括是否违反刑事诉讼法关于公开审判的规定、是否违反回避制度、是否剥夺或限制了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以及审判组织的合法性等。
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审查上诉和抗诉当事人是否具备法定的主体资格,以及提出的理由是否有新的事实和证据。
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审查被告人是否有翻供行为,以及翻供的情况和原因。
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审查辩护人的意见是否应当采纳。
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审查一审合议庭或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意见。
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审查与第一审判决和裁定是否正确有关的其他情况,例如对于共同犯罪案件中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诉的情况,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同时对未提出上诉的被告人的判决部分也要进行审查。如果提出上诉的被告人在第二审程序中死亡,仍应对全案进行审查。对于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
根据不同情况,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作出以下三种处理结果:
如果原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抗诉,维持原判。
如果原判决认定的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量刑不当,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改变一审判决的内容。
如果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证据不足,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并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
对于重新审判后的判决、被告人和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刑事抗诉的含义、法律依据、条件及程序。刑事抗诉是当被害人或公诉方对刑事判决有异议时,通过向上级检察院提起抗诉来实现对被告人的正确惩罚的诉讼行为。其法律依据为《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抗诉的条件包括判决、裁定确有错误,且有抗诉必要性。抗诉程序包括二审程序
刑事诉讼中检察院提起抗诉的程序和类型。抗诉分为二审抗诉和再审抗诉两种类型,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程序。抗诉的提出主要基于原裁判存在问题,如认定事实错误、证据不确实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审抗诉与再审抗诉的区别,包括抗诉对象、权限、接受抗诉的审判机关、抗
刑事附带民事调解书抗诉的流程。抗诉程序包括发现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应退回检察院,被告人无法联系时也要退回,并要求检察院补充证据。同时,《刑事诉讼法》规定了第二审法院应开庭审理的情形。另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二审开庭后一般两个月内会下达判决书,特殊情况可延
刑事案件二审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刑事诉讼法法定不起诉的情形,如案件情节显著轻微、已过追诉时效、经特赦免除处罚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起诉的定义和刑事案件的起诉流程,包括起诉必须是有起诉权的公民或法人依法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此外,还提及了不同阶段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