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

时间:2025-01-21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55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和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认定

对于编造恐怖信息,传播或放任传播且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应当认定为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对于明知是他人编造的恐怖信息且故意传播且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应当认定为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第二条 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情形

对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若具备以下情形之一,应当认定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1. 致使人员密集场所秩序混乱,或者采取紧急疏散措施的,如机场、车站、码头、商场、影剧院、运动场馆等;
  2. 影响大型客运交通工具正常运行的,如航空器、列车、船舶等;
  3. 致使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厂矿企业等单位的工作、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等活动中断的;
  4. 造成行政村或者社区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的;
  5. 致使公安、武警、消防、卫生检疫等职能部门采取紧急应对措施的;
  6. 其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情形。

第三条 从重处罚的情形

对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且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若具备以下情形之一,应当在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范围内酌情从重处罚:

  1. 致使航班备降或返航,或者致使列车、船舶等大型客运交通工具中断运行的;
  2. 多次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
  3.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二十万元以上的;
  4. 造成乡镇、街道区域范围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的;
  5. 具有其他酌情从重处罚情节的。

第四条 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对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且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若具备以下情形之一,应当认定为“造成严重后果”,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1. 造成三人以上轻伤或者一人以上重伤的;
  2.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
  3. 造成县级以上区域范围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的;
  4. 妨碍国家重大活动进行的;
  5. 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第五条 与其他犯罪构成并罚

对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且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同时又构成其他犯罪的,应当选择一项重罪进行处罚。

第六条 虚假恐怖信息的定义

本解释所称的“虚假恐怖信息”是指以发生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劫持航空器威胁、重大灾情、重大疫情等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事件为内容,可能引起社会恐慌或者公共安全危机的不真实信息。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内容。解释为了正确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维护当事人权益而制定。解释对保险法施行前后成立的保险合同纠纷的适用法律问题做出了规定,包括保险合同是否成立、保险标的转让、保险事故、理赔、代位求偿

  • 律师费的法律规定

    我国关于律师费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的法律规定。原告委托律师代理案件时,律师费由败诉方承担并可要求赔偿。涉及法律规定涵盖了《民法通则》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包括医疗、误工等费用,以及因伤致残或死亡的相关赔偿费

  • 开车撞了人的赔偿问题

    开车撞了人的赔偿问题。确定赔偿数额时,需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赔偿项目,并根据伤者提供的证据来确定最终赔偿数额。证据包括医疗费票据、病例等。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用、护理费用、营养费、司法鉴定等。

  • 上诉人信息

    陈××因盗窃一案不服××市××区人民法院的判决并提起上诉的内容。陈××在审讯过程中受到压力,被迫捏造犯罪事实,认为原审法院的判决不符合法律规定和政策精神,因此提出上诉,请求重新审理并依法宽大处理。

  • 武汉海事法院的专属管辖范围
  • 一般高利贷派出所会怎样处理
  • 再审与重审的区别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