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有以下三类人可以申请复制病历:
患者本人或其代理人有权申请复制病历。
死亡患者的近亲属或其代理人也有权申请复制病历。
保险机构也可以申请复制病历。
根据《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的规定,以下病历记录可以被复制:
1. 住院志,包括入院记录、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治疗)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报告、护理记录和出院记录。
2. 这些病历资料只是客观病历记录,并不包括主观病历。
根据《病历规定》的规定,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医务科)或者专(兼)职人员应当在患者或者代理人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包括“死亡病历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等在内的主观病历。
根据《病历规定》的规定,病历记录的时限如下:
1. 急诊抢救的病历可以在完成抢救后的6个小时内补记。
2. 一般住院病人的入院记录可以在24小时内完成。
3. 首次病程记录可以在8小时内完成。
4. 检验结果要在24小时内归档。
申请复制病历需要提供以下五类相关证明材料:
申请人为患者本人的,应当提供其有效身份证明。
申请人为患者代理人的,应当提供患者及其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申请人与患者代理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
申请人为死亡患者近亲属的,应当提供患者死亡证明及其近亲属的有效身份证明、申请人是死亡患者近亲属的法定证明材料。
申请人为死亡患者近亲属代理人的,应当提供患者死亡证明、死亡患者近亲属及其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死亡患者与其近亲属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申请人与死亡患者近亲属代理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
申请人为保险机构的,应当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承办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患者本人或者其代理人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患者死亡的,应当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承办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死亡患者近亲属或者其代理人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合同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根据《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病历至少要保存15年。大医院开始采取扫描成胶片、制作微缩光盘等方式,以延长病历的保存时间。
乡镇卫生院处理医疗纠纷的程序及赔偿标准。首先建议进行调解,包括医患沟通和第三方调解。如调解不成功,则进行司法鉴定,根据结果走法律程序。法律诉讼流程包括向医疗机构投诉、申请处理、医疗事故鉴定等步骤。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陪护费。
医疗事故的分级及其中的一级医疗事故,特别是其构成要件的详细内容。一级医疗事故包括患者死亡或重度残疾的情况,分为甲等和乙等。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责任能力、过失、违法性和因果关系。这些要素在医疗纠纷中至关重要,涉及医患双方的权益。
医疗事故赔偿的法律途径和计算标准。当发生医疗事故时,双方可以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争议,如协商无果,当事人可提起民事诉讼。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和残疾用具费等。患者可以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如确认为医疗事
医疗伤残鉴定的时机问题。建议在出院后三个月内进行伤残鉴定,如伤情稳定可提前进行,若需安装固定物则需在取出后进行。医疗争议发生后,可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涉及时效要求需注意。患者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身体受损一年内提出处理申请,并应及时沟通或请教专家以避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