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家属指控的问题,根据司法机关的要求,对病史记录和诊疗情况进行逐一审核。在医疗诉讼案件中,家属常常反映医生对病人不关心、不负责等情节。鉴定人可以从病史资料中考核医生的工作责任心,同时也可以找出其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证据。需要仔细查阅主诉、症状、体征、求诊时间等记录,注意医生进行了哪些项目的检查、何时进行了诊断(最初诊断、纠正诊断、最后临床诊断的时间以及病理诊断等)、治疗方案、手术记录、病程记录(从住院到死亡的诊疗全过程)。还需要重视检查项目、核实护理记录、交接班记录,以及从门诊到病房的护送过程中是否存在失误等,因为所有记录中的时间对于确定是否误诊至关重要。
需要查考在诊断时是否已具备了诊断条件。如果确实是误诊,必须分析具体的原因,是因为没有仪器检查无法证实,还是因为疾病本身表现不典型或属于罕见疾病,还是因为病情发展特别快,诊断时间来不及,还是因为医院设备条件差或医生责任心差或技术不高明所致?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查明真相。只有因为主观原因工作马虎、不负责任所致的失误才属于误诊。由于医院设备条件差、医生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导致的失误在目前尚难以避免。
病理诊断过失常常导致将恶性肿瘤误诊断为良性肿瘤。这会延误病情,失去早期治疗的有利时机。例如,某医院病理科将乳腺癌误诊为慢性炎症,患者休养和消炎治疗三个月后病情没有好转,又去该医院检查。经医师再诊仍然认为是慢性炎症。患者不放心又去其他医院就诊,诊断结果显示乳腺癌已经向腑下淋巴结转移,失去了早期根治的时机。因此,向原诊断医院提起诉讼,引发了一场因病理诊断错误而产生的医疗纠纷。因此,病理工作者在诊断困难时不应轻易下结论,应反复思考,与类似的病变进行比较,复查标本,重新切片,并注意听取临床医师的意见,慎重下结论。病理误诊可能与标本处理、切片的部位选择不当以及切片质量和染色质量有一定关系。肿瘤组织的病变有一个发展过程,在同一标本的不同部位,其病变形态也是不同的。需要根据病变发展的规律,从生理组织学的角度寻找病变运动的线索,抓住主要特征,连贯起来进行分析,从细胞动力学的角度确认病变的本质。
丢失和随便处理掉标本是病理科常见的过失之一。将未作病理诊断的标本随便丢掉,会导致诊断和临床治疗上的困难。特别是对于肿瘤患者的预后推断,会造成计划性治疗的困难。例如,某医师对肿瘤患者手术后的标本只切取了少许,随便处理掉。恰好所取的部分组织不能反映出病变的本质。上级医师嘱其再次取材时,标本已经被烧掉,无法再次取材,造成了不可弥补的过失。因此,病理科医师对标本的切取和处理是否得当,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只切取小块标本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常常不能完全地反映整个病变的全貌。为了避免这种局限性,取材时应尽可能地将标本取大,各个方位都要取有代表性的组织。取材刀要锋利,防止挤压组织,造成人为的细胞形态学方面的改变,从而影响正确的诊断。
保护受害人利益的诉讼时效起算标准。文章提出在确定诉讼时效起算时间时,应当以保护受害人的利益为出发点,更多地采用“知道”的标准而不适用“应当知道”的标准。考虑到专业因素,如某些药品的毒副作用损害难以被普通人了解,起算时间应考虑此特殊性。对于人身损害赔偿
不同领域人体损伤鉴定的标准及其适用范围。包括轻微伤、轻伤、重伤、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医疗事故分级标准等。文章详细说明了各类鉴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涉及法律、工伤、职业病等多个领域。同时,文章还涉及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和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等。
医疗机构监督管理的法律规定,内容包括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学术性和行业性社会团体的作用,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公室的设立及其职责,医疗机构监督员的职责和权力,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执业活动的检查指导等方面。同时,也介绍了医疗机构评审制度和中医(
医疗事故认定依据中关于诊断失误的过错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问诊、检查、鉴别诊断等方面的过错情形,包括实施检查、未实施检查、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以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具体错误。同时,文章也讨论了治疗失误的过错,包括治疗方法选择、治疗时机选择以及用药的过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