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出租权的权利现象如何
时间:2024-08-25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出租权在著作权法理论中,是指许可他人临时有偿使用作品的权利。Trips协议第十一条规定:至少就计算机程序和录音制品而言,一成员应给予作者及其合法继承人准许或禁止向公众商业性出租其有著作权作品的原件或复制件的权利。如果电影作品的原作或复制品的大规模出租导致大量的复制,从而实质损害了著作权人的专有复制权,则成员国必须保护制片人的专有出租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著作权公约(WCT)第七条也有类似的规定,并且暗示了该项权利不会因为著作权中的发行权穷竭而受到影响[26]。两个公约都如同回避平行进口问题一样,回避了用权利穷竭原则来讨论出租权问题。保护程度更高的《欧共体(欧盟)出租权指令》不但对出租权作了详细规定,还规定了出借权,即权利人允许或者禁止有关机构出借其权利客体[27]的权利。出借必须是非为直接或间接的商业利益目的而将权利客体在一定期限内交付他人使用的行为。该指令还同时强调:无论是出租权还是出借权,都不因有关的客体原作或复制品的出让或者其他发行行为而受到影响。
保护知识产权:对可复制物品的出租权的限制
引言
在数字技术日益完善的今天,像计算机程序和录音制品这样的物品具有易复制性的特点。然而,这种易复制性也带来了大量未经授权的非法复制品的出现,直接损害了著作权人的利益。本文将探讨购买此类物品的人是否享有完全的、排他的所有权,并讨论著作权和物权之间的冲突。
著作权和物权的冲突
一般物权所有人有权对物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能,包括出租物品以换取收益。然而,在大多数国家加入WTO并遵守TRIPS协议的背景下,购买软件和电影等知识产权物品的人并不能完全享有这些物品的所有权。例如,德国的《著作权与邻接权法》规定,只有在著作权人同意的情况下,经发行权人投入公众领域的作品可以进一步发行,但出租除外。台湾地区的著作权法规定,除了电脑程序和录音带外,其他作品的出租权随着物权转移而穷竭。而中国现行的著作权法规定,可以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类似摄制电影的计算机软件,但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
知识产权的优先
问题的实质在于,作为出租物的作品复制件不仅是单一的有形物,同时也是无形的智力创作成果的物质载体。在著作权领域,作品复制件所有人在行使出租权时营利性地租借著作权人的作品内容。因此,这种出租实际上是对知识产权的使用,而不仅仅是物权的范畴。由于该类作品的易复制性,如果允许复制件所有人行使出租权,将导致非法复制的泛滥,不利于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也不符合社会公众利益。因此,对于这类作品,不应适用权利穷竭原则,著作权人应该被赋予出租权,即使在作品复制件已经首次销售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因此,这类作品载体所有人的所有权并非完整的、排他的所有权,而是受到著作权的限制。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作者的财产权的保护期及相关法律保护
作者的财产权的保护期及相关法律保护问题。公民的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终身及其死亡后的五十年;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作品保护期为作品首次发表后的五十年;电影作品等保护期为作品首次发表之后的五十年,但未发表的作品不再享有保护期。中国政府对私有财产
-
小说版权登记流程及时限
小说版权登记的流程及时限,包括登记程序和办理时间。文章还明确了版权登记与注册的区别,介绍了我国修改的《著作权法》中关于著作权的具体权利形式,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同时,文章还提到了数字化形式作品的著作权保护以及侵权行为与法律责任。
-
未经同意转载属于网络侵权吗?
未经同意转载是否属于网络侵权的问题。任何未经许可使用著作权人作品的行为都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对于信息网络传播权,国务院颁布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加以规定。侵犯著作权的行为需具备侵权事实、行为违法性、行为人主观有过错三个条件。权利人可以根据条例
-
侵权行为与盗版电影
盗版电影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包括未经许可复制发行各类作品、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等。根据相关法律意见,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侵权作品的行为,如非法经营数额达到一定标准、传播作品数量或实际被点击数达到一定数量等,将被认定为严重侵权,并可能构成犯罪行为
-
专利侵权判断中的步骤
-
什么情况不会侵犯著作权
-
著作权申报流程